長城新媒體記者郭甜肖 路欽淋
京津冀協同發展,醫療協同是其中重要一環。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放療科三科主任祝淑釵,在接受記者采訪聊起京津冀醫療一體化時,表示“感觸頗深”。
“京津冀醫療一體化的目標在于讓京津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使河北的患者能夠享受到高水準的醫療服務,從而使河北患者“回流”,緩解京津大醫院的擁堵。如果將合作繼續做大的話,會是非常好的事。”祝淑釵說,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優化區域醫療資源布局,不僅可以提升河北等周邊省市醫療服務水平,也可以緩解首都就醫壓力,有效解決“看病難”。
祝淑釵以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為例。“我們醫院在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天津腫瘤醫院合作中,北京、天津兩地除了派專家來定期會診外,也會定期進行網上會診,或者我們主動聯系兩地的專家,現在患者在京津看完病后轉到我們醫院繼續治療的情況越來越多了,這就是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帶來的可喜變化。”祝淑釵說。
除了日常專家會診外,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也積極在科研教學、管理等方面與北京、天津進行全方位交流融合,為患者提供更好醫療服務的同時,不斷提升醫院業務水平。
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初步形成政府部門牽頭,醫院間通過科研協作、人才交流、人才培養等方式互動聯系的模式,構建跨省就醫‘醫聯體’‘醫共體’‘專科聯盟’,推動醫保互認,實現異地就醫實時結算,醫療合作由單一醫務人員流動實現了向機構合作邁進。
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雖然成效顯著,但也面臨體制機制尚未形成合力,統籌規劃還待加強等問題。
“比如醫療機構間的協作缺乏長效機制的約束,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協作很難產生實質性突破。”祝淑釵認為,京津冀醫療一體化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單靠醫院之間的合作是不可持續的,而健全的體制機制既可以有效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又能明晰京津冀三地醫療合作涉及利益分配問題。
在醫療機構合作方面,祝淑釵建議,進一步發揮京津兩地的醫療人才優勢,加強醫療人員在區域間流動,適當給予政策傾斜,鼓勵專家醫師下基層指導醫務人員診治。
“讓我們的病人不用跑到北京天津,就能夠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我覺得醫療協同發展的目的就算達到了。”祝淑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