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媒體記者 吳新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著力抓好農業生產和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如何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產業優勢?如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組織保障?農民脫貧后如何走好鄉村振興之路?圍繞這些話題,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省代表委員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盧慶國代表:發揮農業龍頭作用 促進鄉村美農民富
鄉村振興是關乎農業農村發展、國計民生的要事,而農業龍頭企業又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民增收這個基礎。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確保農民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是促進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以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晨光生物公司為例,在新疆、云南建設萬壽菊種植基地,不僅收購萬壽菊花讓農民增加收入,而且作為特色景點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成為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
農業龍頭企業一定要發揮好產業優勢、資源優勢,讓農民融入產業鏈發展,不僅要把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這個關鍵點抓緊抓好,還應該努力推進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過渡。這就要求加大扶貧產業投資,擴大扶貧產業規模、提升扶貧產業層級、完善長效扶貧機制,確保貧困百姓不但脫貧不返貧,而且有能力實現致富奔小康。
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建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協調做好產業化各鏈條的銜接,引導龍頭企業形成規模化、集約化、集團化發展格局,進而實現農業增產提質,農民與企業雙贏。
同時,還應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去創業,到農業龍頭企業去就業,加大對投身鄉村振興人才的扶持力度,提高他們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的積極性。同時,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多的農業龍頭企業也給予一定的獎勵,提高農業龍頭企業吸納高學歷人才、服務“三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
張東河代表:加強人才組織保障 激發農民內生動力
基層黨組織是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農村基層黨組織強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行不行,直接關系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的好與壞。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激活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必須鍛造一支堅強有力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當好鄉村產業項目的組織者和推動者,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組織保障。
保定市競秀區大激店村是保定市黨建工作“百面紅旗”村,村“兩委”成員、全體黨員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經濟文化、村容村貌建設,同時還成立便民服務室,對鄉村低保、證照辦理、優撫補助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實行全程代辦,讓老百姓得到切切實實的實惠,使大激店村成為河北乃至全國一流的美麗鄉村、幸福鄉村。
鄉村振興更離不開鄉村本土人才的培養。要將人才培養作為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為脫貧摘帽后實行鄉村振興提供有效助力。
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最緊缺資源。實現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既要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也要支持鄉村人才創新創業,鼓勵、支持家庭農場、合作社、個體作坊等形式的創業行動。要積極與大專院校建立聯系,把愿在農村發展的年輕人送到高校進行學習、提升,并邀請專家到農村傳授經驗和專業知識。讓農村人才既有“里子”(知識、能力)又有“面子”(從事農業的榮譽感),這樣才能既留得住人,又留得住心。
劉志新委員:創新思路分類指導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實施鄉村振興,必須培育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廣大農村有了興旺的集體產業,變“輸血”為“造血”,才能描繪出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景。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然而,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相當薄弱,調查發現,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5萬元的占絕大多數。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村集體經濟積累少,導致農村基層組織缺少凝聚力,農村基礎設施、公益事業難辦,這已成為推進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小康的一個瓶頸。
因此,必須創新思路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對已經確立使用權的集體資源、資產,重新理順利益分配比例,規范管理,明確集體收入;對未開發利用的集體資源、資產,合理評估作價,以出租或股份合作的方式參與經營,明確集體收入比例;對已經落實使用權、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集體資源、資產,在統一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確保集體資源、資產增值的基礎上,明確使用權擁有者的股權,集體統一發包,效益按比例分成;發揮集體組織中的能人效應,做好群眾產業發展中一家一戶不好解決的信息、技術、物資等服務工作,把日常工作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在服務中發展集體經濟。
同時,要完善配套政策,確定獎懲機制,營造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新環境。建議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集體積累納入鄉鎮主要領導考核體系,提高鄉鎮領導的重視程度。增加財政投入,設立專項發展基金,用于支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制定獎懲辦法,對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的村干部,可適當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