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媒體記者 馮碩 許艷艷
咔嚓、咔嚓……在保定市阜平縣龍泉關鎮顧家臺村的扶貧車間,29歲的賈亞昀正在用機器脫皮子。不一會兒,脫下來的廢皮子在她的腳底下堆成一座“山”。
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賈亞昀十分欣喜。長城新媒體記者 馮碩 攝
“聽說這里招工,我立刻報了名,4月4號就過來上班了。”賈亞昀邊說,邊把一個長條形皮子放在機器滾軸下方,一抽,一邊的皮子就脫了下來,再反向把另一邊脫好后,放在身旁的筐里。
一番了解后,記者得知,賈亞昀已是有著兩個孩子的“寶媽”,大兒子5歲,小兒子4歲。成為“寶媽”前,她曾在北京打工。扶貧車間的這份工作,正是她晉級為“寶媽”后“重返職場”的新選擇。
“真沒想到,能在家門口工作。既方便照顧孩子,還不耽誤掙錢。在這兒干一個月,保底也有1500塊。” 賈亞昀語氣里透著欣喜。
2015年,顧家臺村從白溝引來了九歌皮具公司,如今,這個扶貧車間吸納了周邊村鎮69名工人務工,其中17人來自顧家臺村。
顧家臺村干凈整潔的街道。長城新媒體記者 許艷艷 攝
“把廠子建在這兒,村民在家門口脫貧的同時,也解決了我們的用工問題。”九歌皮具負責人王章詠說。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顧家臺村,耕地面積只有土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201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980元,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貧困發生率高達75%。
“如今的顧家臺變化太大了。”下午6點,賈亞昀打掃好工位,解下圍裙,準備下班。她熱情地招呼記者,“走,去家里坐坐。”
出了廠子大門,顧家臺村的連片民居出現在眼前。4月底的天,更長了,遠處的群山巍峨雄偉。日頭早已不曬,村民們騎著電動車,三五成群,向家的方向駛去。
顧家臺村家家戶戶住進了新院子。長城新媒體記者 許艷艷 攝
“2013年,咱們村就開始了危房改造,原來的土坯房,雨天漏雨,冬天漏風,土路也不好走。你再看看咱們現在的新民居,廁所是沖水的,冬天還有暖氣,住起來多舒服哩!”賈亞昀正說著,一轉身拐進一條巷子里,走到底,就到家了。
兩個孩子聽到媽媽的聲音,噌——從屋中跑出來,小兒子更是嚷著要媽媽抱。
“要不是能在村里上班,哪能天天見著孩子啊!”聽到了院里的交談聲,賈亞昀的公公顧文和丈夫顧利雷迎出來招呼記者進屋。
說起這幾年家里的變化,顧利雷打開了話匣子:“這幾年,我們家靠著土地流轉金、養老保險金、父母的公益崗位,以及我外出務工的收入等,年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我們家2016年就脫貧啦!”
每天下班就能見到孩子,是賈亞昀最幸福的事。長城新媒體記者 馮碩 攝
2019年,顧家臺村人均年收入實現16109元,較2012年翻了15倍。全村已于2017年提前實現整體脫貧。
顧利雷感慨:“家鄉發展越來越好,有扶貧車間、香菇大棚等就業機會,曉昀找到了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的工作,我也有回來就業的打算。這要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天漸漸黑了,家家戶戶響起鍋碗瓢盆聲。結束了一天的勞作,人們說著、笑著:“只要想掙錢,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勤勞致富的生活比蜜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