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建設是國家發展、強大的基礎;國防建設是國家安全、穩定的保證。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國防現代化便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無法保障。
安全與發展,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需求;富國和強軍,是一個國家騰飛不可或缺的兩翼。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中國號”巨輪正朝著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穩健前行,人民軍隊正向著世界一流軍隊目標昂首奮進。回望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的復雜形勢和困難,對比今日的成就,我們更能深刻體會到強國與強軍的重要意義和內在關系。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物資匱乏、民生困苦;解放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國民黨殘余力量仍在負隅頑抗;人民政權還沒有完全鞏固,未滿周歲的新中國面臨著外部侵略的嚴重威脅……要發展也要安全,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歷史邏輯中前進的。
實踐不斷深化著我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經過探索嘗試、對比分析,一個規律越發清晰:一個國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又要以強大的國防力量作后盾。經濟建設是國家發展、強大的基礎;國防建設是國家安全、穩定的保證。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國防現代化便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無法保障。
“這些打仗的家伙都要吃東西,槍炮要吃子彈,摩托要喝汽油,而且它們的飯量又大得驚人。”“物質就是戰神的糧食,工廠就是戰神的廚房,工匠就是戰神的廚子,沒有飯吃,戰神就會被餓死的。”這是一位國防戰略理論家所作的比喻,它形象地描述了戰爭對經濟條件、物質基礎的依賴。
猶記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受閱武器裝備很多都是從戰場上繳獲的,可謂“萬國牌”;因為數量太少,幾架飛機只好飛了兩次。“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正是國力的不斷增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持續高速發展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人民軍隊才有了“好家當”:國產航母、預警機、新一代戰車、無人機等,有些自主研制的信息化裝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去年,電影《紅海行動》深受好評,影片中的臺詞諸如“中國海軍,帶你們回家”“中國軍人不會讓任何一個中國人受到傷害”,讓國人備感驕傲和自豪。這部電影改編自也門撤離中國公民行動,講述了中國軍人深入戰亂國家營救同胞的故事。隨著軍隊不斷強大,我們守護“利益邊疆”的底氣更足。從維護邊防安全穩定到維護重大安全領域利益,從實施海上護航到組織艦機“繞島巡航”,從遂行反恐維穩任務到參加搶險救災,人民軍隊用一片赤誠、滿腔熱血守護著國家安全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個國家往往在兩個時期面臨的外部壓力最大,一個是積貧積弱之時,另一個是發展振興之時。現在,我國正處在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和考驗就會越多,同各種敵對勢力的斗爭就越激烈。面對這些情況,如果缺乏清醒認識、不能有效應對,就無法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進一步講,如若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和平發展就沒有保障,中國夢就難以真正實現。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黨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全軍官兵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在任務難題上有更強擔當、在精武強能上有更高追求、在練兵備戰上有更大作為,履行好“四個戰略支撐”使命任務,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奮斗。
(作者單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