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河北省順平縣臺魚鄉依然桃香四溢,各地前來收購鮮桃的車輛將省道堵得水泄不通。隨著最后一季桃下樹,這里的果農也就過了每年最忙的時候。而此時,20多公里外的大悲鄉,蘋果收獲的季節才剛剛開始。
俯瞰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焦金同 攝
順平曾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在脫貧致富的過程中,順平縣委、縣政府堅持把促農增收作為主攻方向,持續發展壯大林果產業,建成蘋果、鮮桃、柿子、杏李(子)四大產業片區,總面積32.9萬畝,覆蓋專業村87個。該縣11.8萬人從中受益,年均增收近2000元。
順平籍全國勞模帶領600余人脫貧
盛夏已過,暑氣漸消。8月末的一天,記者驅車前往順平縣臺魚鄉南臺魚村。車輛沿237省道一路向北,兩側桃園遍布,成熟的鮮桃掩映在翠綠的桃林中,一派豐收之景。行至寨子村附近時,原本順暢的省道突然擠滿了大型貨車,或剛從外地空駛而來,或已裝滿鮮桃即將返程。
南臺魚村果園里,桃樹上碩果累累。見習記者 王日成 攝
“走,去我的桃園看看。”剛到南臺魚村,桃農張國橋就拉著記者往自己的桃園走,“這桃園20多年了,現在主要都是綠化九品種,甜度高,果實大,銷量很好。”
現年47歲的張國橋,高中畢業后便回到村中務農。從最開始的農民到市場經理人,再后來借桃花節開起了“農家樂”,為游客提供吃農家飯、野外燒烤、鮮果采摘等項目。2015年,張國橋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臺魚鄉桃樹種植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想要帶領村民致富的張國橋把目光鎖定到這一主導產業上。他建成的產業園區帶動輻射5個村、桃林15000畝。示范區3500畝桃園取得“綠色食品”認證,還注冊了“臺魚”“望蕊山莊”商標。
南臺魚村一戶農家準備出售剛采摘的鮮桃。見習記者 王日成 攝
2008年和2012年,張國橋還牽頭組建了臺魚鄉桃產業協會和望蕊鮮桃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鮮桃種植、銷售,果品采摘,農事體驗,科普展示,農家餐飲,鄉村旅游等,使鮮桃銷往北京等大城市,果農收益大幅提高。當地逐漸形成了以鮮桃種植為主導,生產服務為基礎,桃園休閑為補充的產業鏈條。
“幾年來,我們已開展培訓近百期,培訓果農11000多人次,受益貧困人口3500余人。”張國橋說,臺魚鄉桃產業協會與貧困戶建立結對關系,安排對外技術服務150余人次,帶動周邊貧困村200多戶貧困戶、600多人穩定脫貧。
引入優質企業為林果產業拔高
距離南臺魚村20多公里外的大悲鄉北大悲村,太行山的脈絡逐漸清晰,淺山區的一個個小山頭都被蔥郁的果樹覆蓋。這里是北大悲村村民焦金同建設的順平縣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
順農果品產業園區內,果樹采用現代技術種植。見習記者 王日成 攝
記者走進園區內部看到,行距、株距整齊劃一的蘋果樹成方連片,隨山勢起伏;果園里,跟微機控制室“遙相呼應”的天線、傳感器格外搶眼……很難想象這里曾是荊棘密布、雜草叢生的荒山禿嶺。
發展現代林果產業,順平縣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該縣決策者認為,只有不斷提高生產條件和生產標準,加強產業化水平,實現林果產業持續發展、快速發展,才能從根子上解決“三農”問題。為此,2016年,該縣引入了順平縣順安綠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大悲鄉建設總面積1.5萬畝、總投資1.7億元的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分為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三個功能區分區推進。
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內,蘋果已經成熟。見習記者 王日成 攝
“以前掙錢主要靠出門打工,罪沒少受,錢沒掙多少,孩子老人還沒有人照看。現在有了園區,在家門口就可以脫貧致富了,掙錢看家兩不誤。”在園區工作的貧困群眾張文峰高興地說。
由農村農民到企業員工,農民的身份得到了轉變。在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里,已有80多名農民完成了從純農民到園區員工的身份轉換,其中,貧困人口40多名。
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航拍圖片。焦金同 攝
除了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該縣還涌現出了北衛農業科技示范園、冰草物鏈、綠城食品等一批綠色龍頭企業,培育出了望蕊鮮桃專業合作社、神路蘋果專業合作社等諸多專業合作組織。這些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帶動了全縣林果產業的大發展,吸納了全縣上萬農戶加入,加快了農戶脫貧致富的步伐。
四大特色產業片區帶領全縣脫貧
順平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邀請中國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和河北省農科院專家座談論證產業扶貧發展方向,科學編制了《順平縣產業扶貧規劃》;開發“三荒”20余萬畝,用于果樹種植;重點打造蘋果、鮮桃、柿子、杏李(子)4大產業片區,在神南鎮、大悲鄉、蒲上鎮、白云鄉等鄉鎮,構建跨行政區域的優質蘋果產業帶,強力推進林果產業發展。
“綠化九”品種鮮桃已成熟。見習記者 王日成 攝
目前,該縣林果業已建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標準體系,32萬余畝林果全部獲得無公害認證,先后注冊了順富、宏喬等商標,順平鮮桃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開辟了林果旅游觀光專線,年吸引游客200多萬人次;帶動87個專業村、2.5萬個農戶11.8萬人,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