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媒體記者郭甜肖
“我是建國前出生的,今年78歲,歷經國家發展的各個時期。現在中國進入新時代,我也脫貧了,這是我最幸福的時代!”在采訪中,來自張家口市懷安縣的脫貧戶楊永蘭吐露心聲。
在河北,像楊永蘭一樣,越來越多的貧困人口靠黨的政策、靠駐村工作隊的幫扶、靠自己的雙手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據統計,2013年至2018年,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從499萬減少至39.95萬,貧困發生率從9.84%下降至0.78%。
當前,脫貧攻堅戰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2019年,河北省計劃33萬貧困人口脫貧,剩余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如何啃下這些最后難啃的“硬骨頭”?全省上下正在集中力量,重點推進深度貧困地區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全力確保扶貧路上,不讓一人一戶掉隊。
給錢給糧,都不如引來致富產業
河北省阜平縣嘉鑫種植有限公司園區的菌棒生產線。長城新媒體記者郭甜肖 攝
眼下,正是保定市阜平縣嘉鑫種植有限公司園區大棚菌棒出菇的時候。在大棚里記者看到,一排排菌棒齊刷刷地張著口,拇指肚大小的蘑菇已冒出頭來。
吃過午飯,阜平縣東下關鄉塔溝村村民李素芬就趕到園區大棚上工了。
“給錢給糧,都不如引來致富產業。扶貧菇讓我脫了貧,干著心里有勁兒,生活有奔頭!”2015年,李素芬把自家的5畝田地流轉出去,成了嘉鑫公司的一名產業工人,不僅能拿土地流轉金,還能到園區打工,一年下來有三四萬元的收入。
如今,小小的蘑菇成為了阜平縣脫貧致富的“頂梁柱”。截至2018年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少到5719戶,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54.4%下降到6.93%。
產業扶貧,產業培育是基礎。 如何鞏固脫貧成效,實現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是打好脫貧攻堅戰必須正視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河北產業扶貧2019年工作要點》提出,到2019年底,每個貧困縣形成1個以上特色鮮明、帶貧面廣、有競爭力的扶貧主導產業,貧困村實現特色扶貧產業項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貧困戶發展指導員全覆蓋,確保貧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為提高貧困戶組織化程度,培育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的經營主體,河北省按照“培強一批好的、提升一批中的、扶持一批弱的”的思路,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截至2018年底,全省貧困地區股份合作組織發展到2.6萬家,合作社發展到5.26萬家,家庭農場發展到1.17萬家。
同時,在促進貧困戶和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方面,河北省還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特色產業扶貧的指導意見》,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貧帶貧作為財政支農資金和項目審批驗收的重要依據,完善了“六力合一”(政府推動力、企業拉動力、金融撬動力、科技支撐力、合作社組織力、貧困戶內生動力)聯結機制。
據了解,自2016年至今,河北省產業扶貧帶動125.4萬戶貧困戶、321.4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產業扶貧有效提升了貧困人口的自我“造血”能力。
搬出窮窩窩,過上幸福生活
阜平縣樓房村漂亮的新樓房。 長城新媒體記者 胥文燕 攝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是很多貧困群眾的強烈期盼。
“房子政府蓋,出門一腳平,干啥都方便。”阜平縣龍泉關鎮大胡卜村韓衛看著眼前的新小院有模有樣,嘴上樂呵呵。去年7月,他鎖上居住了46年的老屋門鎖,從山溝里搬到了阜平縣龍泉關鎮易地扶貧安置區,住上了有暖氣的新房。
“以前村里缺水、少電,到了冬天冷得人受大罪了”韓衛說,“現在不同了,村民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住上了縣城里的樓房,用上了自來水、衛生間。”
截至今年6月底,像韓衛一樣,全省累計167859名貧困群眾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搬出了窮窩窩,過上了好日子。
河北盛豐農業扶貧產業園區的日光溫室大棚里,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長城新媒體記者路欽淋 攝
易地扶貧搬遷,并非一搬了事。搬遷之后如何致富?
張家口赤城縣盛豐農業扶貧產業園設施蔬菜種植大棚里,朵朵結球生菜正在盛開,蘿莎紅、羅馬生菜、細葉苦菊等育苗也在鉚足了勁兒生長著……
62歲的閆玉梅貓著腰,正和工友們一起對無土栽培蔬菜的基質原料進行分裝。
閆玉梅是張浩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全村整體搬遷后,便到原址山下西南方向5公里更為開闊的地方安了家。
沒文化,搬遷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搬走了,家里的土地、林地怎么辦?剛開始,閆玉梅也是心事重重。
“引進能人大戶,通過土地流轉,建起特色產業,讓貧困群眾在產業扶貧中鼓起錢袋子。”赤城縣的做法打消了閆玉梅的擔憂。
閆玉梅正在對無土栽培蔬菜的基質原料進行分裝。長城新媒體記者路欽淋 攝
盛豐農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是赤城當地重點打造的設施蔬菜龍頭企業之一,負責運營盛豐農業扶貧產業園。閆玉梅用7500元扶貧資金在該公司入了股,除每年7.125%分紅外,還能到里面打工掙工資。
“工作穩定,離家近,顧家也方便。”閆玉梅對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很知足。像閆玉梅這樣,在盛豐公司上班的搬遷戶還有50多人,夏秋季收菜高峰期最多會有300多人。
“搬遷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搬遷農戶的就業問題是重中之重,必須保障搬遷群眾搬得出、留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省發改委等9部門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統籌發展扶貧產業,加大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加快推進后續扶持政策落實,引導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宜游則游,讓群眾致富有門路、脫貧有依托,多渠道增加搬遷群眾收入。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規劃建設的594個配套產業園區或項目,已建成426個。“十三五”期間搬遷貧困人口135882人,已全部落實后續幫扶舉措。
有能力的扶起來,扶不了的帶起來,帶不了的保起來
秋雨淅淅瀝瀝,承德山區遠處的山巒霧氣朦朧,漫山遍野的綠,被洗得水靈靈的。
劉井臣夫婦。長城新媒體記者郭甜肖 攝
啞巴店村位于承德市隆化縣隆化鎮西南部,是河北省深度貧困村,也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走進村民劉井臣家,映入眼簾的是透亮的玻璃窗戶,干凈敞亮的院子。一年前,劉井臣的房子還是3間土坯房,斑駁的土墻,褪了漆的門窗,夾在鄰居的磚石房之間,格外矮小簡陋。
“家里就我們老倆口,又老又病,換房,想都不敢想。”2018年,劉井臣一家住進了翻修的新房。
讓劉井臣老兩口高興的不僅來自房子,還有收入變化。
在劉井臣家墻上,張貼著隆化縣精準脫貧結對幫扶連心卡,卡上顯示有低保金、土地流轉租金、“政府+銀行+企業+貧困戶+保險”大戶帶動分紅等保障項目。據初步估算,2018年劉井臣家人均純收入達到4670元。
收入不止于此。去年,劉井臣成了村衛生保潔員,每月能拿700元固定收入。此外,他老伴在村里超市打零工每年也有6000元的收入。
“政府有好政策,自己也得努力。”收入增長點的不斷增多,讓劉井臣老兩口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后一公里”,越到最后越艱難,越到最后任務越重,越到最后越要響鼓重錘。
“要把脫貧工作做實,要堅決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精準到戶還不行,還要精準到人。”省委書記王東峰多次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脫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集中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實現穩定脫貧、可持續發展目標。
省長許勤也多次要求,要瞄準堅中之堅、難中之難精準施策,對考核較差地區加強督查督導,強化工作力量,確保扶貧路上不讓一人一戶掉隊。
有能力的扶起來,扶不了的帶起來,帶不了的保起來。為解決好脫貧攻堅中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問題,河北省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建立貧困戶收入登記制度和扶貧脫貧臺賬,針對貧困群眾不同致貧原因,采取多種幫扶措施。其中,在兜底政策方面,河北省加大低保擴面提標力度,加快深度貧困縣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
脫貧不脫責任、不脫政策、不脫幫扶、不脫監管。河北省提出,貧困縣退出后,將繼續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加大對剩余貧困人口的幫扶力度,同時,保持脫貧攻堅期內原有扶貧政策不變,繼續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確保脫貧退出的穩定和可持續。
全面小康路上,扶貧路上,一個人都不能掉隊。這是對河北人民的承諾,河北距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