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28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暨鄉村治理工作會議在唐山市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指出,唐山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工作,堅持政治站位、規劃引領、改革創新、擔當作為,強化標本兼治,運用市場機制,層層壓實責任,推動生態環境和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7月27日至28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暨鄉村治理工作會議在唐山市召開。這是會議現場。長城新媒體記者 龐曉瑋 攝
印象中的唐山,“鋼鐵圍城、重化圍城、污染圍城”,大地震帶來的創痛,更是不能忘卻。而今,當我們再次走進這座城市,一個個顯著變化,一道道亮麗風景,生態環境和城鄉面貌的新印象和新標簽令人刮目相看。
唐山南湖生態旅游景區,從一片廢棄地和采煤塌陷區,到唐山的城市綠肺,完成了從煤炭開采、沉降,到修復、再生的歷史性演變。
長河是唐山的母親河,但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沿岸陸續興建了近百家采砂場、選礦場,無序排放對生態環境和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近年來,隨著長河河道整治生態修復攻堅行動的全面啟動,一張清水潤城的巨大畫卷正在鋪開。
7月27日至28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暨鄉村治理工作會議在唐山市召開。這是27日,王東峰、許勤率領全體與會代表,實地觀摩遷西縣長河生態修復綜合整治工程。長城新媒體記者 龐曉瑋 攝
廢棄礦山跡地變身“唐山花海”,百里環城水系“清水潤城”……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是直觀的,于無形中凝聚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強大共識和澎湃力量。
而變化背后,既是“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對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工作高度重視的結果使然。
從源頭上解決工業污染問題,多項措施并駕齊驅,全面發力、持續鞏固項目成果,瞄準的是讓藍天碧水“回歸”城市,彰顯出唐山市由“灰色發展”向“綠色發展”轉變的決心之大。
今年年初,一則“唐山市600多家單位和個人共獲支持資金2.37億元”的消息震撼人心,這不僅為企業科技創新裝上了“加速器”,政府的公信力也令人放心。
優化調整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結構,真金白銀、實打實地支持企業發展新興產業,強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手腕,狠抓環境污染治理,全力推進城市綠色發展,這是唐山市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的關鍵所在。
今年7月28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唐山3周年,也是唐山抗震救災43周年。當此之時,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暨鄉村治理工作會議選址唐山,不僅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唐山市有效做法和典型經驗的肯定,更是對河北省奮力開創生態文明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工作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寄予了厚望。
“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借鑒唐山等地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經驗,加強改進工作,爭取新的更大成效。”省委書記王東峰如是強調。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唐山等地的實踐表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既關系長遠發展,也是百姓的致富之路。
當前的河北,產業結構偏重、能源和運輸結構不合理、水資源嚴重短缺、綠化率偏低等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尚存,要想更加扎實有效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除了進一步增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之外,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必須落到實處。
堅決打贏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治理取得扎實成效,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局面正徐徐展開。(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