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按照我國《國家安全法》規定,每年的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宣傳教育活動主題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在今年1月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要牢牢掌握維護國家安全的主動權,就必須時刻準備應對各種風險考驗和重大挑戰,深入推進偉大斗爭;就要有能力辨識風險,能處理可預知的風險;就要有能力管控風險,能規避可防控的風險;就要有能力化解風險,當風險來臨的時候,能應對不可預知的風險,能處理不可防控的風險。這既對國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挑戰,也為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機遇。
1、科學辨識風險,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國家安全作為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擺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總體國家安全觀,統一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并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各環節,體現于經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各領域,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黨對國家安全領域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首先,強化風險防控意識。實踐表明,諸多的事件都折射出管理風險的隱蔽性,暴露出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一些問題。首先是“想不到”,即對城市運行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研究不夠,對于安全心中沒底,處于“被動式”擔心狀態。其次是“認不清”,即對城市超常規發展累積的風險認識不足,對于安全口頭重視多,實際參與少,處于“少數人”關心狀態。第三是“管不好”。即對有些跨部門、跨行業的安全問題不能協同,導致安全管理上的重疊、交叉、空白;安全依賴于領導、依賴于考核,處于“任務式”應對狀態。“三個不”中的關鍵還是“認不清”,它既是“想不到”的表現,又是“管不好”的原因。因為認不清管理風險,使得管理工作沒有焦點,安全措施就缺乏針對性??梢?,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而最大的風險就是認識不到風險,我們必須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有強烈的風險防控意識。
其次,把握風險三個趨勢。一是風險類型,逐步由傳統單一風險向非傳統風險轉化,尤其是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政治風險、金融風險、生態風險等各種風險;二是風險要素,逐步交叉融合,要素之間更高的依賴性正以無法預計的方式和速度對國家安全產生著影響,國內社會轉型攻堅期帶來的各種不穩定性、復雜性與脆弱性,給國家安全帶來高度的復雜性和更大的不確定性;三是風險危害,逐步由高危行業領域向其它行業領域蔓延。信息化時代特有的互動性、流動性,加快了社會問題的傳播速度,加劇了社會問題的政治化、網絡化。任一領域的風險若得不到有效管控或管控失效就會產生隱患,隱患不排除,量變到質變,終將造成安全事件。因此,必須全方位無盲區辨識風險。
2、有效管控風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主要體現為國家治理組織和制度的現代化,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主要指國家治理者素質和方式方法的現代化。國家安全治理作為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一部分,需要強化安全治理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
首先,拓展治理的廣度,尤其維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歷史經驗表明,不論經濟、政治、文化,還是社會、生態、國防、外交等,它們在國家安全體系中都占有獨特的重要地位,都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在國家安全工作方面的重要體現。對于維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必須重視在政治安全上要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經濟安全上,必須緊緊圍繞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社會安全上,妥善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積極參與維護社會安全;生態安全方面,理解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也能轉化為金山銀山;網絡安全方面,不斷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外部安全方面,努力形成強有力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體系。
其次,加強治理的深度,努力轉變原有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社會的轉型影響著國家安全及其界定??傮w國家安全觀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國家安全治理邏輯由“維穩”向“維安”轉換。這就要求國家安全治理方式和手段全面提升,在治理理念方面需切實做到四個“轉變”。第一,轉變工作對象,以單純經濟發展為中心轉變為以全面安全發展為中心。第二,轉變工作主體,要從基于科層制的政府一元的行政管理,轉變為政府、企業、公眾多元的社會共治。治理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重視非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參與。治理的主體具有多元性,不僅包括公共權力機構,還包括社會組織、個人等;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的主體除了政府、軍隊等公共權力機構外,還要重視發揮社會力量和人民群眾的積極作用,轉變群眾“安全是政府的事”的觀念。第三,轉變工作過程,要從后果導向的反應式管理,轉變為原因導向的預防式治理。治理不同于管理,治理的理念具有柔性,強調合作、自治、服務;治理手段具有非單向性和非強制性,重視市場、法律、文化、習俗等復合性手段方法。第四,轉變工作目標,要從以物為本的績效目標,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績效目標。要突破以往只重視“物的安全”的價值層面,更加突出強調“人的安全”,將人的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核心和最終歸宿。
3、積極化解風險,增強駕馭國家安全重大風險的本領
國家安全能力是一種系統能力,是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以國家安全制度體系為基礎的總體安全能力,要體現在維護人民安全的實踐中,落實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效果中。因此,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
在新時代,各種風險都要防控。尤其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內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不能讓局部風險演化為系統性風險;要更好進行系統應對,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在風險化解實際工作中,要從“憑經驗”到“靠大數據”。駕馭安全風險,不僅要充分發揮從直覺和經驗出發的定性管理,也要重視數據搜集和定量分析的精準管理,以提高風險辨識和預警能力。
在工作實踐中,要常懷“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心,時刻緊繃“安全”之弦,善于發現潛在風險,善于洞察重大隱患,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假想最壞的情況、做最好的準備,敢于擔當。要增強責任感和自覺性,把職責范圍內的風險防控好,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推給上面,也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留給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負責任地制造風險。要認清國家安全形勢,維護國家安全,要立足國際秩序大變局來把握規律,立足防范風險的大前提來統籌,立足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大背景來謀劃。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沒有改變,要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要切實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為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保障。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堅持以全球思維謀篇布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原則性和策略性相統一,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總之,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因此,我們必須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迅速適應中央新要求,達到新標準,在各自崗位上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為黨的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