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出臺實施意見,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日前,石家莊市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雖然石家莊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形勢依然十分嚴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當前,石家莊市生態環境保護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調整經濟結構上找出路,在促進綠色消費上做文章,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環境空氣質量3年內顯著改善。2019年底前,全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67微克/立方米。2020年底前,全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60微克/立方米。
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到2020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50%以上,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的水體斷面比例基本消除,主城區黑臭水體徹底得到消除,農村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100%。
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穩步提升。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89.6%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重點重金屬鉛、汞、鎘、鉻、砷的排放量要比2013年分別削減30%、24%、25%、6%、20%。每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不低于30萬畝,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42%以上,人工和沼澤濕地面積不小于18萬畝。
主要措施包括:
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
堅持節約優先,加強源頭管控,把調整結構、轉型升級作為治本之策,全面節約能源資源,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以最少的資源能源消耗、最低的污染排放、最小的生態影響推動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
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和產業布局開展規劃環評,調整優化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產業布局、規模和結構。對省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進行集中整治,限期進行達標改造。加快城市建成區、重點流域的重污染企業和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改造。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構建綠色產業鏈條系統。大力壓減過剩產能,對鋼鐵、水泥、焦化、平板玻璃等產能過剩行業實行產能減量置換。確保化解過剩產能取得實質性進展,鋼鐵、焦炭、水泥、平板玻璃等過剩、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嚴格執行環保、質量、技術、能耗、水耗、安全等6類嚴于國家的地方標準,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產品生命周期綠色管理。
大力發展新型環保產業。著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產業,加強科技創新引領,著力引導綠色消費,大力提高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培育發展一批骨干企業。大力發展節能和環境服務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積極探索區域環境托管服務等新模式。鼓勵新業態發展和模式創新。在能源、冶金、建材、有色、化工、電鍍、造紙、印染、農副食品加工等行業,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或清潔化改造。
推進能源資源高效利用。強化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推進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城市建設,強化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到2020年,全市萬元GDP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21%。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到2020年,全市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2%。按省要求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統籌深化城市低碳試點。
推進公眾生活綠色健康。引導公眾綠色生活。開展創建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綠色商場、綠色餐館等行動。大力推行綠色消費,提倡綠色居住,節約用水用電。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鼓勵公眾自行車、步行等綠色出行。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嚴格控制燃煤污染。強化散煤治理和燃煤鍋爐整治,持續減少燃煤消費,采取綜合措施,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對全市火電、燃煤工業企業和社會居民用煤實施總量控制,對新增耗煤項目實施減量替代,完成散煤清潔替代的區域由縣(市、區)劃定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到2020年,基本實現“禁燃區”燃煤清零,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下降15%。到2020年,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強化劣質散煤管控,嚴控工業和民用燃煤質量,嚴厲打擊輸入、銷售(包括網上銷售)和使用劣質散煤違法行為。到2020年底,全市散煤煤質抽檢覆蓋率達到100%。加快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對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清零”;對35蒸噸/小時以上及保留燃煤鍋爐進行提標改造。
著力推進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和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以鋼鐵、焦化等行業為重點,對標世界一流水平,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在燃煤電廠全部實現超低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實施有色煙羽治理,使排放績效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大力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到2020年,按時完成省下達石家莊市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針對石家莊市“火電圍城”“城中有電、城中有鋼”等歷史遺留問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快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加快調整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生態環境要求的產業布局、產業規模和產業結構。石鋼等列入退城搬遷計劃的企業全部按期完成。
徹底整治“散亂污”企業,2019年開展排查整治追責問責專項行動,實現“散亂污”企業徹底“清零”。
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以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整治為抓手,統籌開展油、路、車治理和機動車污染防治。落實機動車污染防治屬地管理責任,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不達標車輛,排放檢驗機構檢測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嚴格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標準,鼓勵淘汰老舊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和高排放車輛,通過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加大進市、過境重型柴油車現場抽測力度,建立“天地車人”一體化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建立機動車排放違法聯合處罰和責任追究機制,實行“環保取證、公安處罰”。
改善道路貨運結構,提高鐵路貨運能力和運輸比例。在公交、公共服務和社會領域全面推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綠色能源汽車。
深化揚塵綜合治理。持續開展建筑施工揚塵整治全面達到“六個百分之百”“建設施工揚塵十二條”要求,實行視頻監控和PM10在線監測并聯網。實施城市土地硬化和復綠,對城市公共區域、臨時閑置土地、城區道路兩側和城區河道兩側的裸露地實施硬化和綠化。加強道路揚塵綜合整治,提高城市道路和干線公路機械化清掃率,對重點路段建立揚塵定期檢測制度。加強工業料場堆場管理,全面強化抑塵措施。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對達不到環評和核發排污許可證要求的有證露天礦山繼續實施停產整治。
開展秸稈和垃圾露天焚燒專項治理。加大秸稈綜合利用力度,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嚴禁露天焚燒垃圾和工業下腳料,開展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公路沿線秸稈、垃圾禁燒專項整治行動;完善城鄉垃圾處置體系,有效消除焚燒隱患。
實施國土綠化攻堅行動。2018年至2020年,完成全民義務植樹4000萬株。完成營造林120萬畝,其中,人工造林90萬畝,封山育林30萬畝。到2020年底,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42%,重點區域森林生態功能得到有效修復,森林生態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全市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扎實推進河長制,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加快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整治,統籌飲用水、工業和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河流湖庫、地下水、納污坑塘等七類水體治理,開展白洋淀上游流域環境綜合整治,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水環境支撐。
打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推進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規范化建設工作。2019年4月底前,完成對崗南、黃壁莊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隔離防護工程建設。深化地下水防治,到2020年,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2019年底前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水源保護區綜合整治工作。做好飲用水水源風險防范,擴大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到2020年,全市城鎮集中供水率達到100%。
打好城鎮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到2019年,全市所有重點鎮具備污水處理能力,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0%。到2020年,現有污水處理廠全部完成提標改造,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打好工業污水達標整治攻堅戰。禁止工業污水直排環境,污水未經城鎮或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直排環境的涉水工業企業,一律予以關停。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等污染源排放情況監控,確保全市重點排污單位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到2020年,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形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農村垃圾污水、衛生廁所、村容村貌治理體系,生活污水亂排、垃圾亂放等得到管控,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
健全和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開展生活垃圾專項清理整治,力爭到2020年90%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
堅持種植和養殖相結合,合理布局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空間,就近消納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改造生產條件、優化養殖模式,大力推進生態健康養殖,開展重點河流湖庫破壞生態環境的養殖方式綜合整治。到2020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
打好河庫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嚴格良好水體保護。以崗南、黃壁莊水庫為重點,制定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建立由重點水域優先保護區、濱岸緩沖帶、陸域生態涵養區構成的分區管控體系,避免開發建設活動對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造成損害。
打好地下水超采治理攻堅戰。以南水北調等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為骨架,織密平原河庫水網,提高地下水漏斗區水源統籌能力和供水保證程度。到2020年,全部關停城鎮集中供水范圍內具備關停條件的自備井;城鎮管網漏損率下降到10%以內,城鎮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農村達到3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超過85%。到2030年,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
打好白洋淀上游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以白洋淀上游流域水生態提升為重點,加強白洋淀上游流域水環境質量管理。堅持內源與外源共治、污染治理與環境監管并重,以實施工業生產、城鎮生活、農業農村等方面污染源整治為重點,加大對白洋淀上游河流、黑臭水體、納污坑塘等水體整治力度,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大力削減入河污染負荷。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目標,圍繞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農用地安全利用、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污染地塊風險管控、重金屬重點行業污染源排查整治、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資源化利用、嚴厲打擊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等重點領域,抓好源頭防控,注重風險管控,全面排查調查,強化執法監管,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推進全市土壤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推進全市土壤污染狀況詳查,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農用地污染狀況詳查;2020年底前,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建立污染地塊清單和優先管控名錄。
實施污染源頭風險防控。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嚴格執行相關涉重金屬行業準入條件和重金屬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禁止區域重金屬排放量繼續上升的地區新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
健全垃圾處理處置體系。鼓勵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和安全處置,推進省會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工作。到2020年,石家莊市建成區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垃圾分類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產業化體系基本形成,納入強制分類范圍的生活垃圾收集覆蓋率達到國家要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組織危險廢物環境隱患排查,精準掌握涉危單位產生、貯存、運輸、接收、利用、處置等情況,持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嚴厲打擊危險廢物跨界轉移、傾倒等違法犯罪行為。
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現代植保機械,鼓勵使用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和綠肥種植;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和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肥料。
加快建設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
切實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
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統籌開展全市生態保護與修復,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按照應保盡保、應劃盡劃原則,將生態功能重要區域、生態功能敏感脆弱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積極參與構建京津冀生態安全格局。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勘界落地。加快建立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制度體系,健全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機制,嚴格生態保護紅線準入制度。建設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完善監測監管機制,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監測預警與評估考核。
開展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建立完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制度,著力解決礦山開發帶來的環境污染、土地損毀、生態破壞等突出問題。以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和城市周邊露天礦山整治為重點,2019年底前,對61處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通過修復綠化、轉型利用、自然恢復進行綜合治理。對99家露天生產礦山停產整頓,高標準開展揚塵治理,經停產整治環保仍未達標的有證露天礦山一律不得恢復生產。
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管理。推進自然保護區管理規范化建設,開展自然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區界限核準和勘界立標。
堅決查處破壞生態行為。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區“綠盾”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建設衛星遙感實時監控體系。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限期進行整治修復。相關縣(市、區)全面排查違法違規擠占生態空間、破壞自然遺跡等行為,制定治理和修復計劃并向社會公開。開展病危險尾礦庫和“頭頂庫”專項整治,消除環境風險隱患。
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針對環境污染、突發環境事件、生態系統退化等風險隱患,建立政府、企業環境社會風險化解機制,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系統構建事前嚴防、事中嚴管、事后處置的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著力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全面徹底整改群眾信訪舉報問題,力爭2019年上半年全部完成群眾信訪舉報問題整改工作。
改革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快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保障措施,增強系統性和完整性,大幅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整合環境保護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深化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和管理體制、約束和激勵并舉的制度體系、政府企業公眾共治體系,建立高效協調的運行機制,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嚴格生態環境質量管理。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生態環境質量不達標地區的縣(市、區)政府,要抓緊制定實施限期達標計劃,并向社會公開。加快推行排污許可制度,對固定污染源實施全過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按行業、地區、時限核發排污許可證,全面落實企業治污責任,強化證后監管和處罰。到2020年,實現“一證式”管理,使排污許可制度成為固定源環境管理制度的核心制度。
健全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加快建立獨立權威高效的市、縣、鄉和企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完善機動車遙感監測網絡,著力構建天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生態環境質量預報預警和質控。
加強監測數據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適度上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充實加強監測隊伍,提高監測裝備技術水平,加大對社會環境監測和運維機構的監管力度,建立質控考核與實驗室比對、第三方質控、信譽評級等機制,建立“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追溯制度。開展環境監測質量專項檢查,嚴肅查處人為干擾、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行為。
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政策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堅持投入同攻堅任務相匹配,資金投入向重點攻堅戰役傾斜,逐步建立財政資金投入機制。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完善居民取暖用氣用電定價機制和補貼政策。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業差別化電價水價等實施力度。全面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在涉重金屬、重污染、高風險及位于環境敏感區的企業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運用市場機制化解和防范環境風險。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系。依靠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全面增強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法治意識,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嚴厲懲處。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能力保障體系。增強科技支撐,開展大氣污染成因與治理、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點領域科技公關,開展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大氣污染排放源清單編制及源解析工作,實施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人才隊伍建設,按照市、縣、鄉不同層級工作職責配備相應工作力量,保障履職需要,確保與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相匹配。
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行動體系。提高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黨政領導干部培訓體系,推進生態環境教育設施和場所建設。黨政機關帶頭使用節能環保產品、推進綠色辦公,創建節約型機關。(記者杜巖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