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的講話在河北省引起強烈反響
培根鑄魂 守正創新 為時代立傳 為時代明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月4日下午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講話,在我省代表委員以及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表示,要不負習近平總書記重托,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切實做好培根鑄魂的工作,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
“能夠如此近距離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我感到十分榮幸,深受鼓舞!”說起下午見到總書記的那一幕,全國政協委員、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黨支部書記劉莉沙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打開記得密密麻麻的十多頁筆記,劉莉沙仔細回味總書記說過的每一句話。她表示,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多下苦功、多練真功,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努力創作無愧于新時代的文藝精品力作。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非常振奮,進一步堅定了文化自信,增強了使命感和責任感。”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河北省委副主委、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張妹芝介紹,近年來,我省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創作推出了河北梆子《李保國》、話劇《塞罕長歌》《詹天佑》等一大批有筋骨、有血肉的優秀文藝作品,傳播了河北聲音,樹立了文化自信。“我們一定要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光榮使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張妹芝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省作協主席、作家關仁山就此談道,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能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取決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文學創作需要誠實地回到人民群眾中尋找靈感,才會有力量、有風骨,離開人民的文學創作一定會枯萎。有了深厚的生活積累,對新時代新生活進行充分認知、理解和提煉,才能講好中國故事,書寫中國經驗。其中有這樣幾個維度不容忽視:一是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走進實踐深處,對本土性進行準確闡釋;三是把握時代脈搏,勇于回答時代課題。
“把更多的精品力作奉獻給人民。”著名劇作家孫德民表示,一定要走進時代深處,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用不斷求索、使命必達的“笨功夫”,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彎下身來,扎根大地,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精品,為祖國獻禮。”孫德民透露,將繼續打磨好河北梆子《李保國》,準備參加5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藝術節,以塞罕壩林場三代務林人先進事跡為原型的大型話劇《塞罕長歌》將做進一步提升,河北梆子《荷花淀》也開始投入創作。
“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囑托,令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院長孟慶瑜深感責任重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法學工作也應與時代同步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時代賦予法學研究的使命。”孟慶瑜表示,作為一名法學研究者,一定要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深深扎根于中國的現實土壤,腳踏實地進行研究,將理論成果與中國深入推進的改革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多到實地調查研究,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