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創造“雄安質量”扎實推進規劃建設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淀綜合治理和生態建設緊鑼密鼓推進。圖為2018年夏季的白洋淀。 (資料片)通訊員賀順友攝
冬日的雄安,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黨的十九大提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情況的匯報。會議提出:要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創造“雄安質量”,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
“雄安質量”給雄安新區規劃發展賦予了高度凝煉的定位。堅持“雄安質量”,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年多來,省委、省政府和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對標“成為高質量發展全國樣板”的要求,緊鑼密鼓推進規劃編制、嚴格管控、生態治理、產業升級、體制機制創新等重點工作,在創造“雄安質量”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
站在世界前沿,匯集全球智慧
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努力繪制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典范之作
敢闖敢試,先謀后動。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編制好城市總體規劃,努力繪制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典范之作。
“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雄安新區在規劃體系的編制和城市規劃設計方面切實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從一開始就充分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雄安新區規劃體系的編制,始終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圍繞中央對新區“4+1”的功能定位,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高強度、高密度、高質量地加以推進。
編制規劃工作堅持多種形式匯聚國際國內高端智慧,為高端規劃的美好藍圖打實了創新的底子。
這是匯聚全國上下多方力量的規劃編制。由中規院、中科院牽頭,吳良鏞、張錦秋等60多位院士和設計大師,以及300多名規劃建設領域頂級專家參與規劃編制和評審論證,把國內外的頂尖人才、一流團隊、專業力量吸引匯聚到新區規劃編制中來。
新區起步區城市設計采取了國際咨詢,從279個國際國內頂尖設計機構中優選確定12家參加城市設計,經評議推薦出3個設計方案,國際咨詢成果被充分吸納到相關規劃中。
在雄安這張白紙上落下的每一筆,都經過精心規劃,遵循一張藍圖。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第一個城建項目——雄安市民服務中心,2017年12月7日正式開工,2018年3月28日基本建成,建筑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在這個綠色智慧園區,全方位人文關懷與共享理念成關注亮點。
“園區的規劃設計,融入了智能管理、數字城市、綠色低碳等先進理念。”雄安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規劃建設中,建立了貫穿項目級(BIM)、城市級(CIM)的建設管理系統,確定了全生命周期的BIM輔助設計原則,真正實現了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運營管理及數據分析的全過程同周期智能模型,引領從BIM走向CIM的智慧城市規劃管理取得重大突破。
“強化規劃之間的對接和打磨,提升規劃體系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記者從雄安新區管委會了解到,雄安新區的規劃體系構成為“1+4+26”,即由規劃綱要、4個綜合性規劃和26個專項規劃構成。
新區在組織編制規劃體系過程中,堅持“多規合一”,除了集中精力編制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四大規劃以外,還組織相關專家學者開展了地震安全分析及抗震專項規劃等26個專項規劃的編制。
歷經一年多艱苦努力,目前,新區四大規劃編制已取得明顯進展,各專題專項規劃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改革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模式
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發揮其對全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引領示范作用
一個創新高地的崛起,必然背靠一個體制機制創新的高地。
雄安新區設立初始,就牢記被賦予的歷史使命,緊緊圍繞自身功能定位,力爭率先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雄安價值”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全國提供示范。
11月17日,雄安新區機關事業單位面向國內高校公開招聘2019年應屆畢業生。消息一公布,來自全國的高校應屆畢業生踴躍報名。
從招聘到行政管理架構,雄安正在進行著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按照“精簡、高效、統一”的原則,雄安新區率先從行政管理架構上實施大膽創新,搭建“大部制、扁平化”的高效行政管理架構,設立了“精簡、高效、統一”的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實行聘任制,政事分開、管辦分離。
新區之新,要義是創新,關鍵在改革。一年多來,雄安新區以高標準構建新區政策體系,在土地、住房、財稅、投融資、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實施綜合改革、集成創新。
一大批新的改革舉措正在雄安新區先行先試,在“深水區”蹚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子。
近日,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黨政辦公室印發《雄安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實施方案》,提出推動企業和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構建適應新區需要、體現雄安特色、具有創新示范的新型政務服務體系。
“雄安新區是一張嶄新的白紙,沒有其他城市既有的體制政策包袱,是最好的改革創新‘試驗田’。”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雄安新區主動探索符合新發展理念的政策體系和發展模式,扎實推進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和發展模式的改革創新,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發揮其對全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引領示范作用。
12月1日,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際鐵路雄安站站房開工建設。2020年3月31日竣工后,實現雄安新區與北京、天津半小時交通圈,對提高雄安新區對全國的輻射能力,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京雄城際鐵路將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智能工程,成為‘雄安質量’的體現。”京沈京冀公司雄安高鐵指揮部負責人表示,首次應用的裝配式橋墩、BIM工程化實施、梁場智能建造等,多處技術創新都將體現出智能工程特色。
從設立之初,雄安新區就提出體現“雄安價值”的政策制度體系,并在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機制、土地住房和征遷安置政策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創新。
“雄安的價值在于它能否對新時代中國的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發揮當年深圳的作用,這才是這座未來之城最大的意義所在。”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殷會良說。
綠色生活,開啟生態宜居新模式
筑牢綠色智慧城市基礎,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引擎
雄安新區設立之初就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并將兩者統籌規劃,同步推進,已取得顯著成效。
11月20日,雄安新區三縣共606個有水納污坑塘全部治理完畢。三縣正在按照《坑塘整治驗收銷號建檔督導四項制度》進行后續工作,將逐漸實現景觀使用功能。
新區三縣的納污坑塘形成年代已久,垃圾和污水陳年積聚,已成為影響新區環境治理的嚴重問題。6月28日,雄安新區召開白洋淀綜合整治攻堅千人大會,提出建立最嚴厲的問責制度,快速推動轄區納污坑塘整治。
“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絕不能因城廢淀。”雄安新區實施一票否決制度,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高標準、嚴要求實施白洋淀生態修復工程。
按照“控源—截污—治河”系統治理思路,白洋淀綜合治理和生態建設正緊鑼密鼓推進。目前新區已關停取締1萬余家“散亂污”企業,清理河道兩岸垃圾和河內沉淀垃圾86萬立方米。
筑牢綠色智慧城市基礎。雄安新區在大規模城市建設前,選擇符合規劃方向且規劃用途相對穩定的地塊,先行啟動“千年秀林”項目,建設保障、涵養未來之城的“綠楔”,打好生態底色。
11月23日,安新縣老河頭鎮南喇喇地村村南,雄安新區秋季植樹造林現場,一棵棵刺槐、欒樹、李子樹在這里“安家”。施工單位負責人梁文生說,此次植樹造林將在“異齡、復層、混交”基礎上建設曲線型近自然林。
開啟生態宜居新模式,一座綠色低碳的生態城市正在向我們走來。未來的雄安,將鑲嵌在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之中。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森林覆蓋率將由現在的11%提高到40%,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街道100%林蔭化的立體生態格局將變為現實。
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是保障高質量產業體系形成的關鍵,也是雄安新區發展的生命線。
在探索綠色低碳的基礎上,雄安新區堅持傳統產業治理與升級并行,對符合發展方向的傳統產業實施現代化改造提升,推進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日前,雄安新區與北京服裝學院“校地合作”共建北京服裝學院容城時尚產業園,通過設計服務、技術轉化等方式,打造服裝產業鏈時尚生態圈,引導容城傳統服裝產業創新升級。
未來的雄安,將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一大批國際高端服務業及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優勢企業將入駐布局,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為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新引擎提供“雄安經驗”。
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超過百家高端高新企業和駐京大型央企在雄安新區開展工商注冊登記,雄安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和應用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一根鋼梁都能在虛擬雄安中找到映照,一個控制閥門都可以被賦予一個IP地址,無人化物流配送將走進人們的生活……未來的雄安,將構建全域智能化環境,建立城市智能運行模式,建設智能能源、交通、物流系統等;構建城市智能治理體系,建設全程在線、高效便捷,精準監測、高效處置,主動發現、智能處置的智能政務、智能環保、數字城管。
以人為本,把打造宜居環境落在每一寸土地上。雄安集團一位部門負責人介紹,雄安新區開創國內先河,集成“數字、低碳、智能”城市的前沿創新技術,從規劃設計工作開始,貫穿城市管理、市政設施建設等城鄉發展全場景。
穩扎穩打,一茬接著一茬干。未來的雄安,將用最先進的城市理念樹立樣板,用不斷創新的改革模式作出示范,用高質量的發展見證新時代。 (記者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