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9日舉行的京津冀地熱資源梯級綜合開發利用(獻縣)科研基地階段成果發布會上獲悉,京津冀首個地熱資源梯級綜合開發利用(獻縣)科研基地(以下簡稱“科研基地”)在獻縣初步建成,并在京津冀地區實現了中低溫地熱發電與供暖高效利用。該科研基地的基本建成,將對京津冀地區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水文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所在獻縣施工了3口探采結合井,最深達4000余米,在3790米深處探獲中低溫熱儲層,熱儲溫度近110℃,是京津冀地區極具潛力的地熱儲層。以此為基礎,河北省煤田地質局、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所、浙江陸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獻縣共同建設了該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目前對地熱開展了兩級利用。第一級利用是地熱發電,首期裝機容量為280千瓦,進水口溫度為95℃,出水口溫度為72℃,發電效率為10%,所發電力為科研基地和所在地提供日常用電。第二級利用是居民供暖,用鈦金換熱板換熱后的尾水為周邊3萬平方米居民建筑供暖,室內溫度可達23℃以上。
下一步,科研基地將繼續開展深部地熱關鍵技術研究,同時將地熱發電擴容至400千瓦,供暖面積擴大到30萬平方米,并利用地熱發電和供暖的尾水開展地熱種植、養殖、地熱觀光等研究,形成地熱資源發電、供暖、特色農業多級利用。(記者戴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