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廊坊訊 (記者 王成應 祝雪娟 孫澤恒) 暑伏結束,秋高氣爽。8月25日,記者走進廊坊市固安縣渠溝鄉周家務村,只見村街兩邊的便道都鋪滿了彩磚、新建了花池等,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過去村民房前屋后的柴草堆、磚土堆、糞堆,現在都已經不見了蹤影,垃圾圍村的現象不復存在。
農村垃圾清理整治事關地區形象、事關長遠發展,是一項綜合性、基礎性工作。近年來,廊坊市堅持把農村垃圾集中清理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和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作為提高農村群眾幸福指數的現實需要高效推進,經過全市各地合力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自7月份以來,廊坊共出動2.53萬車次、3.36萬人次集中清理農村垃圾,累計清理積存垃圾9758處、94.94萬立方米,打了一場漂亮的農村垃圾集中清理“殲滅戰”。
描繪一幅“垃圾不圍村”的美麗畫卷
8月13日下午,當記者來到廊坊市安次區仇莊鄉西麻各莊村時,只見身著統一制服的環衛工人正在清掃村街、收集裝滿的垃圾桶……安次區采取市場化運營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探索出了一套垃圾“不圍村”的管理新模式。
“以前的垃圾都是各家各戶自行處理,倒到村邊的大坑中,一到夏天就蒼蠅滿天飛。”安次區仇莊鄉西麻各莊村村民歐陽德芳說,“現在村里的環境衛生搞得越來越好了,家家戶戶都有統一的小垃圾桶,每天都有專門的保潔公司負責清理,村街也有環衛工人每天打掃,村里的生態環境有了極大地改善,村民逐漸養成了愛護衛生的好習慣。”
而在固安縣,積極探索網格化清運、管理、監督模式,鞏固了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完善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機制。目前,固安縣域內所有鄉鎮(園區)農村垃圾已實行公司化管理,分別與保潔公司簽訂協議,基本實現了“戶收集、村集中、鄉運轉、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
北京環衛集團固安分公司清運中心車隊隊長陳曉超告訴記者,他們在前期根據村莊的大小和人口密集度及分布,安排保潔人員的數量、制定工作標準,每個鄉鎮建立垃圾中轉收集站,每個村建立一定數量的地埋下沉式垃圾收集箱,每天由密閉的垃圾清運車負責清運,保證沒有滿溢和遺撒。
在廊坊,安次區、固安縣農村垃圾集中清理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廊坊市堅持高點站位,始終把農村垃圾集中清理擺到當前工作的突出位置,積極對標對表京津。在7月13日全省農村垃圾集中清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結束后,廊坊立即組織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并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共同擔任指揮長的農村垃圾集中清理工作指揮部,確保農村垃圾集中清理工作抓緊抓實抓出顯著成效。
探索一套垃圾“不落地”的創新舉措
要確保垃圾“不落地”,措施是關鍵。對此,廊坊市多措并舉,綜合治理農村垃圾。
在霸州市東楊莊鄉上段村,每天一早,幾名環衛工人都會騎著小型電動四桶環衛車在大清河畔走街串巷,收集垃圾桶。隨后,將垃圾桶里的垃圾通過垃圾清運車進行集中處理。
“每天早上四點半,我們就開著小型電動環衛車開始一天的垃圾清運工作,以前由于不方便清運垃圾,大清河沿岸多個村街都把垃圾直接倒進河中,造成很大的污染,自從有了這個環衛車后,就能夠及時把沿岸垃圾桶的垃圾清運出來,村民也就不再往河里傾倒垃圾了。”在上段村,環衛工人周建說:“電動環衛車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現在每天兩個人開一輛車能運輸40多個垃圾桶。”
記者了解到,大清河霸州段沿岸多個村街因道路窄、胡同深,普通垃圾清運車無法進入,垃圾處理一直是個難題。自從換上小型電動四桶環衛車后,這些村街的垃圾清運難題迎刃而解。
廊坊市大力推進垃圾分類試點,積極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文安縣在興隆宮、趙各莊等鄉鎮的8個村街推行垃圾分類示范工作,按照可回收垃圾、建筑垃圾和其他垃圾等進行分類處理。該縣還通過大喇叭廣播、發放宣傳單頁、定制宣傳扇讓村民的環保衛生意識逐步增強。
香河縣有15個村推行“二級四分法”,可堆肥的運至陽光房進行肥料儲備,不可堆肥的按可賣、不可賣進行分類,不可賣的運至填埋場進行處置,可賣的進行資源化再利用。 截至目前,廊坊市已有309個村街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建立一套長效持久的管護機制
廊坊市堅持從源頭治理,不僅推進農村垃圾分類試點建設,落實資金保障,還強化高速公路、國省干線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對農業生產廢棄物開展大排查大清理。截至7月31日,全市已整治取締簡易填埋坑111個,廊坊市美麗辦計劃從美麗鄉村建設年度專項資金中先行拿出5000萬元重點支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各縣(市、區)政府也加大了各類資金的整合力度。
霸州市建設局副局長劉金乙告訴記者,為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盡快提升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質量,改變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實現全覆蓋,霸州市堅持把集中整治與建立健全長效管理工作機制相結合、清理農村垃圾與整治村容村貌相結合、前端治理和終端處置相結合,使農村環境整治出了實效。
為了有效治理農村地區的農村垃圾頑疾,廊坊市堅持從長遠著手,積極謀劃和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截至目前,全市村莊按照每100戶配備1名保潔員的標準,配備了1.5萬名保潔人員,全部建立日常保潔維護監管機制,其中能夠達到“日產日清”的村莊有3016個;累計在各村街擺放垃圾桶12.8萬個,配備非露天垃圾收集池3280個,配置垃圾收集轉運車輛4544臺;3019個村莊采取了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覆蓋率97.2%;3019個村莊采取衛生填埋處理或焚燒發電處理方式。同時,開展不間斷專項督查。截至7月31日,共發現各類問題233個,完成整改205條,其余問題地方政府正在整改之中。
據了解,下一步廊坊市將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客戶端等網絡新媒體,大力宣傳農村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不斷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積極引導各縣(市、區)村街建立并不斷完善長效監管機制,落實人員、經費,制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設施設備水平,加快農村垃圾處理項目的建設,實現有完備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完善的監管制度、有長效的資金保障等“五有”標準全覆蓋,鞏固農村垃圾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