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7月18日訊(記者 于仕越)今年五歲的小玉(化名)在石家莊某公立幼兒園上中班,原本這個暑假可以跟爺爺奶奶去秦皇島游玩,可現在卻要在課外輔導機構上所謂的“幼小銜接班”,學習拼音、算數等,提前為升小學做準備。本該愉快的暑假,小玉卻高興不起來。
教育部發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對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范。
教育部針對幼兒園“小學化”現象進行治理,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依據教育理論,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本應是“游戲模式”,而不是“教學模式”,但近年來,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導致幼兒園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小學化”傾向。
為了讓孩子有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一方面家長對于幼兒園去“小學化”的治理表示支持,但另一方面又擔心,升入小學后孩子跟不上課程,會產生自卑心理。
小玉的媽媽康女士向記者坦露,“從我內心來講,我是不想讓孩子這么小就開始學小學課程的,但是又擔心孩子會跟不上課程,產生自卑心理。”康女士還告訴記者,小玉所在的幼兒園,很多家長會選擇不讓孩子上大班,直接去課外輔導機構上所謂的“學前班”、“幼小銜接班”。
家住邯鄲的豆豆(化名)同樣是上幼兒園中班,豆豆媽媽袁女士告訴記者,現在幼兒園周圍的輔導機構特別多,而且總是給家長灌輸“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看到別的家長都報了,自己也不得已給孩子報一些課外班,而且現在很多小學都有面試和測試這一關,所以不得已提前“搶跑”。
為搶生源部分私立幼兒園不得已“多教些”
記者發現在石家莊很多幼兒園附近都有不少課外輔導班、早教班等機構,而且毫不避諱地介紹所教授的小學課程,同時還向前來咨詢的家長展示一年級所學內容的難題,來營造提前讓孩子接觸小學課程的必要性。
3歲半的小依(化名)家住石家莊開發區,就在小區附近的民辦幼兒園上托班,小依的媽媽劉女士告訴記者,小依現在托班的課程里有些已經涉及到識字和算數,園方介紹說這是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潛移默化的教孩子學習的能力。同時劉女士從小依所在幼兒園的托班的老師那里了解到,從中班開始就要教拼音了。
石家莊裕華區一所民辦幼兒園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不得已在幼兒園的課程中增加一些拼音、識字和算數的內容,一是如果不教,家長就會選擇讓孩子去外面的輔導機構上,為保留生源不得已多教些;二是很多家長會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多學些內容,而且有些家長一旦看別人家孩子會,而自己孩子不會,就易產生焦慮。所以,不少家長希望孩子能提前學習一些知識。該負責人還向記者說到,該園一向重視思維教育,就這樣還有家長“抱怨”幼兒園只帶孩子“玩”,雖然也會教一部分簡單的知識,但是只教不練,“學了跟沒學差不多。”
小學老師:并不希望孩子上學前學太多
不少老師坦言,他們其實并不太希望孩子在上學前學得太多。石家莊建明北路小學的楊梅老師告訴記者,“在升小學前提前學到的知識,在上小學后還會學到,這樣就會導致一些學過的孩子覺得這是重復內容,就不會認真聽講,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在她的教學經驗里,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學了一些小學知識,確實會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有明顯的優勢,但是三年級成績就會開始下滑。因為,這些孩子會認為自己都會,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而另外一部分孩子在幼兒園游戲玩得很充分,各方面個性能力發展很充分,到了三年級時成績會飛快提升。
教育專家張桂苓表示,其實,在孩子的幼兒階段,家長更應該教孩子一種思維模式,注重他們的學習動機、活力、能力以及習慣的培養,而不應該只注重學習知識,作為家長,在幼兒階段,就要給孩子一些自我管理的空間和機會,培養孩子做事的方法和能力,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和過渡。在幼兒階段,讓孩子多參與活動游戲,在游戲中發揮自己的智慧,同樣會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