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孫守清走了,年僅48歲的他,已定格為照片中溫和而堅定的微笑。他用自己的年輕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無限忠誠,一起生活的村民們尊敬他,交往過的客商敬佩他,共過事的干部學習他。他在生命光芒激情綻放的時候,告別他深深眷戀的那塊熱土;他用對黨的赤子之心、對群眾的公仆之情,踐行著新時代共產黨員的理想和信念。
我們都知道,土豆樸實無華,營養價值很高。孫守清就像土豆一般樸實無華,卻一直在為金家村“輸送營養”,“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他懷著一顆奉獻的心,成了全村人的“主心骨”,撐起金家村的一片天。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帶領全村摘了窮帽、拔了窮根,過上了好日子。
十幾年,他的心血都專注在依靠土豆帶動全村致富的探索和專研上。曾經,張家口市張北縣二臺鎮金家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立足當地的實際情況,孫守清開始研究種植、銷售馬鈴薯種薯,這一研究就是14年,他不但成了當地有名的“土專家”,且懷著“一人富了不叫富,大家富了才叫富”這一樸素的信念,到2017年底,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了2萬元,不僅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金家村還被評為“全國馬鈴薯特色小鎮示范村”“河北省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正是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為了讓村民從思想上先“脫貧”,激發村民脫貧的主動性、積極性,孫守清一直在奔波。以曾經的貧困戶于洪為例,他在孫守清的多次勸說下,去年種了2畝架豆、4畝西葫蘆,還種了大田土豆、甜菜,用閑暇時間在村里打工掙了1萬多元,“除去各種花銷,保守說也存下4萬多元!如今我們農村生活不比你們城里人差。”
孫守清這顆“土豆”的使命雖然結束了,但他留下的光芒將永存。這種光芒就是“懷著一顆共產黨人的初心,時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修路、建大棚、搞種植,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路上有他沒日沒夜的身影;村民看病缺錢了、孩子上大學學費不夠了、住房需要翻建了,他一次次地掏出自己的腰包幫村民解決困難……一切以人民的幸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孫守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黨員的使命,創造了無愧于祖國、無愧于時代的業績和光芒。
這種光芒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精準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都是我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確定的國家戰略,目標如何實現,不僅依靠中央和地方的統籌安排,也需要各地基層干部的齊心努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孫守清留下的光芒照耀燕趙大地,希望在新時代涌現出更多像他一樣的土豆專家,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用扎根基層的初心精神,苦干實干,堅定信念、甘于奉獻,勇于擔當。
精神薪火相傳,事業接力前行。新時代的偉大事業,需要更多的黨員干部像孫守清一樣,扎根基層,持之以恒,只愿能為一方百姓多干實事,無愧于心,無愧于一個共產黨員的理想與信念。正是因為有像孫守清這樣的基層干部存在,我們相信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頑強奮斗,脫貧攻堅戰一定能夠打好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