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文都村一景。記者 劉瀾瀾 攝
長城網4月30日訊(記者 劉瀾瀾 實習記者 王亞曉)張端樹是石家莊市工商聯秘書長,2016年2月,他跟隨石家莊市工商聯精準扶貧工作組來到了平山縣下槐鎮南文都村,成了這里的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他的“扶貧”生活。4月27日,記者來到南文都村,探訪這位第一書記的“扶貧”之路。
迎難而上 扎扎實實打基礎
4月的南文都村,春意融融,草木吐新。村里的老人在廣場上曬著太陽聊著天,村里的小路上,不時有一兩條小狗跑過,整個村子顯得十分祥和安逸。張端樹告訴記者,他剛剛南文都村時,看到的卻是與現在完全不同的一幅景象。
“我記得我跟工作組第一次到村里的時候,村支書帶著我們繞了好幾圈才找到村委會,當時村委會門前有豬圈,廁所,還養著雞養著羊,當時我就想,要是沒人帶路,我們還真找不到村委會。”張端樹向記者回憶他第一次到南文都村看到的景象。
“那時候村里基本沒有下腳的地方,村民的家門口都是垃圾,污水到處流,一到夏天,蒼蠅蚊子滿天飛。”張端樹說。
除了惡劣的環境,村民們保守落后的思想以及對工作組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也是張端樹面臨的一大難題。
張端樹說,剛到村里面的時候,全村的人包括兩委干部根本不相信他們會讓這村會發生改變。“他們覺得我們就是下來晃一下就走,有個老大爺還說,扶貧扶了這么多年,村里也沒有多大變化。”張端樹告訴記者,看到這些情況,原本自信滿滿的他也犯了嘀咕,這么多困難,他們能如期完成任務嗎?
但張端樹并沒有退縮,而是帶領工作組迎難而上,立馬行動起來,挨家挨戶走訪調研,用一個月的時間摸清楚了村子里的情況。
南文都村位于平山縣西北部,文都河下游,距革命圣地西柏坡3.9公里。全村204戶、687人,行政區域面積7280畝,山場面積6500畝,耕地面積580畝,人均耕地僅0.64畝,地少人多,土地人均產出少,缺少產業支撐,生活水平較低。2015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203人。
南文都村村民的笑臉。記者 劉瀾瀾 攝
因地制宜 打造農業生態觀光園
經過深入調研,張端樹發現,南文都村在地理環境上有一個天然的優勢,這里距離西柏坡景區僅有3.9公里,而且村莊毗鄰文都河,依山傍水,旅游資源豐富。于是,工作組與村兩委干部決定引進企業投資,通過整合土地、山林等資源,借勢西柏坡紅色旅游景區,打造文都河農業生態觀光園項目,形成以種、養、休、游、娛為特色的現代綜合性農業體,讓產業扶貧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搞產業扶貧,如剝繭抽絲,每一步都得走好才行。土地流轉是產業扶貧關鍵第一步。面對一些村民的疑慮,工作組連續召開七次村兩委會和兩次黨員大會,闡述發展思路,協商流轉價格和合同條款。首先動員村干部帶頭土地流轉,其次是黨員帶頭土地流轉,最后才是村民,工作組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挨家挨戶做村民工作,打消村民疑慮。在村民代表大會上,60多名村民代表一致通過發展產業項目,同意土地流轉。
流轉了土地,工作組和村兩委班子又廣撒“英雄帖”,采取“廣撒網精挑選”的方式進行企業“海選”,邀約企業前來參觀考察、投資興業。先后有100家企業參與了南文都村的脫貧項目考察。
“那段時間特別忙,每天都有人過來看,有時候一天就有好幾撥人。”張端樹回憶說。經過一個多月考察和專家評估,最終根據企業實力、社會責任感等綜合評價,確定河北柏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注資南文都村,主導建設文都河農業生態觀光園項目。
農業生態園項目上馬后,通過土地流轉解放勞動力,村民在產業園區就業,獲得工資報酬。村民王彥飛就是這一項目的受益者。“開發商來之前我們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到頭也掙不到幾千塊錢,農業生態園項目開始以后,我們把土地流轉了,而且在家門口就能工作,每年工資加上分紅少說能賺兩萬多元,比以前強多了。”談起現在的生活,王彥飛笑的合不攏嘴。
截止目前,農業生態園項目建設支付村民工資100余萬元。引導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園區建設,企業以10%分紅回報。全年下槐鎮貧困戶入股資金115萬元,其中南文都村貧困戶入股25萬元,共獲得紅利2.5萬元。生態園建設中,南文都村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鋪設了地磚的街道。記者 劉瀾瀾 攝
? ??綠化、硬化、建池塘?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為了改變南文都村臟亂差的情況,2016年9月中旬開始,張端樹帶領全村開展整治村容村貌行動,拆除了村里的土建廁所,豬圈,車庫,破舊圍墻,完成了2000多米村內街道的硬化,并鋪裝了仿古地磚,沿街進行了綠化,種植了各類花卉,鋪設了供水管和排污管,修建了3座旅游廁所和300多立方的化糞池,還在村里裝上100盞路燈,建成了兩個活動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村容村貌改變了,白天看小村整潔美觀多了,晚上村里也不再黑燈瞎火,村民生活變得舒適了,全村百姓都有了精氣神。”張端樹自豪地說。
此外,張端樹利用村南低洼地帶毗鄰文都河水源充足的優勢,采取企業出資入股、村企合作開發的模式,改造修建了一個荷花池塘,用于種植荷花與養殖甲魚、泥鰍,開發式為村民創收。同時,與文都河農業生態觀光園整體上形成生態旅游觀光的景觀帶,在美化村莊環境的同時,也為村集體增加了收入。
“兩年來,產業園區投入4000余萬元,村集體養殖項目投入120萬元。全村人均增收3500元,貧困戶人均增收3200,南文都村完成整體脫貧出列。”張端樹向記者介紹,“未來我們將繼續推進產業園區建設,村企合作項目,加大對南文都村的整治和改造,讓文都河流域百姓搭上致富的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