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全面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統籌城水林田淀系統治理,做好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恢復“華北之腎”功能。恢復白洋淀良好生態系統,對于京津冀區域生態安全有何重要作用?如何做好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日前,河北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
記者:白洋淀之于雄安,猶如西湖之于杭州。俯瞰新區,最顯眼的是那片藍色水域——白洋淀。恢復白洋淀良好生態系統,對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系統平衡有何重要作用?
曲久輝:白洋淀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的中心位置,是大清河水系重要的水量調節樞紐。作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素有“華北明珠”之稱,被譽為“華北之腎”。
白洋淀生態系統區位重要,是白天鵝、大鴇等珍稀鳥類在華北地區中部最理想的棲息地,在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系統平衡、調節河北乃至京津地區氣候、補充地下水源、調蓄洪水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區域生態安全體系中擁有極高的戰略位置。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直接影響著京津冀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過程。
記者: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專門有一節內容是“實施白洋淀生態修復”,您如何理解?
曲久輝: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的“實施白洋淀生態修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貫徹中央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造新區優美生態環境,支撐新區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和新區使命為規劃基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推動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做到以淀興城、城淀共融。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機制,為新區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良好的生態本底和基礎動力,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
記者: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相關工作,主要有哪些特點?
曲久輝: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流域尺度上統籌城水林田淀系統治理。
二是統籌考慮了水量、水質、生態三大要素,以白洋淀水質、水生態目標為抓手,全面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
三是白洋淀生態修復創新生態文明體制,在生態空間構建與管控、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生態環境政策法規及智能生態管控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規劃和統籌安排。
四是以新區建設促進白洋淀治理,以白洋淀的生態恢復保障新區可持續發展,實現以淀興城、城淀共融。
通過一系列修復保護工作,白洋淀良性生態系統將得到全面恢復,白洋淀將成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構建一流的生態環境保障,帶動京津冀核心區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性恢復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