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際衡在瓷盤上創作蘭花圖。記者楊冰劉劍英攝
手執畫筆,屏氣凝神,筆觸收放之間,瓷盤干坯上便“長”出一叢幽谷之蘭。
安際衡愛蘭,他養蘭畫蘭,以蘭之高潔品性為人;安際衡更愛瓷,他視瓷如命,執著堅守“傳承并發揚光大磁州窯文化”的初心。
安際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磁州窯燒制技藝傳承人、峰峰礦區大家陶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4月2日上午,在他的工作室內,面對記者,他畫蘭抒臆。
不改初心,把磁州窯當一輩子的事業
“北有彭城,南有景德”。
肇始于磁山文化時期的峰峰彭城磁州窯,在我國陶瓷窯口中最具文化藝術特色,鼎盛于宋、金、元,延續于明、清、民國,千年窯火不熄,不僅開創了文人水墨瓷畫、彩繪裝飾藝術的先河,更成為研究中國陶瓷史的“活化石”。
出生在峰峰礦區彭城鎮陶瓷技工之家的安際衡,父親做過陶瓷廠成型工、機輪工,母親則是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工。“一天能在幾百個瓷坯上畫出各式精美的圖案,看得入迷了,我的手也會不自覺地跟著比劃。”耳濡目染中,“磁州窯”成了他生活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1993年從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畢業后,安際衡離開北京回到峰峰,用制作壁畫掙的錢和向親友借來的錢,踏上傳承發揚光大磁州窯之路。1995年,他創建了“安氏磁州窯坊”。
當時,磁州窯技藝人才或出走或改行,傳承面臨人才斷檔的窘境。但這些,都沒有動搖過安際衡“把磁州窯當一輩子的事業”的決心。
創業初期,從找場地到購原料,從搞設計到出產品,他身兼數職。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并沒有覺得多苦多累。倒是“找人”,讓他頗費心思。
有一天,聽說某陶瓷廠有位技師會磁州窯的關鍵工藝——手工拉坯,安際衡立刻興沖沖跑了過去。可是,要拉的器形卻讓這位技師連連擺手:“荷口瓶?做不了!梅瓶?也做不了!頂多能拉大碗和簡單的陶罐。”技師的話讓安際衡哭笑不得。
幾經周折,安際衡從陜西陳爐窯請來了陶瓷拉坯高手孟民德老師傅。此后八年,安際衡尊師如父,朝夕相處。姚彥輝等幾位較早來到企業的員工,則在孟民德的指導下,日復一日,摔泥、揉泥、拉坯……慢慢地,陶泥在他們的手中有了靈性,變得越來越聽話。
不斷的實踐、體悟,姚彥輝、楊曉梅等一批技術骨干成長起來,不僅成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姚彥輝還成立了自己的拉坯工作室,帶起了徒弟。
2002年,“安氏磁州窯坊”更名為大家陶藝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員工也從最初五六個人壯大到130多人。通過安際衡等人的努力,荷口瓶、梅瓶等磁州窯經典器形逐漸豐富起來,白地黑花技法、黑剔花技法、紅綠彩技法等手工刻瓷、繪瓷等傳統裝飾技藝,也開始得到恢復……
2012年,安際衡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磁州窯燒制技藝傳承人。
懷著匠心,在傳承中創新
峰峰礦區元寶山腳下,坐落著一座融合盛唐建筑風格、現代設計感極強的藝術館——磁州窯藝術館。這座藝術館的主人正是安際衡。
藝術館建筑面積4000余平方米,是2012年安際衡用自己的全部積蓄并貸款修建的國內最大的磁州窯專題藝術館。館內,千余件磁州窯文物和現代精品交相輝映,讓人在時空穿越中,感受到千年磁州窯生生不息的藝術魅力。
記者在磁州窯藝術館采訪時,恰巧遇到中央美院教授吳嘯海帶著30余名壁畫系學生來此實習,試驗車間桌上的近百種色料,讓這群年輕人興奮不已。
“近幾年我們學生的色彩材料課都在這兒上。這么多的色料在國內陶瓷企業并不多見,而且技術人員對色料之間的關系把握特別得當。”吳嘯海說。
“傳統磁州窯色彩以黑白為主,并沒有這么豐富,我們現在的作品,都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而成。”安際衡認為,讓千年的磁州窯永葆芳華,決不能泥古不化。
磁州窯首創中國文人水墨瓷畫,題材涉及古典文學、文人詩書、神話傳奇等,而磁枕,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何讓這一極具文化意蘊的瓷器走進百姓生活,安際衡頗費心思。
一次和云南白藥集團負責人的偶然接觸,激發了安際衡的靈感:能不能把云南白藥的中藥包裝入磁枕,緩解人們因緊張、焦慮帶來的睡眠困擾?此后,經過不斷嘗試、改進,大家陶藝與云南白藥成功合作,開發出配有不同功效中藥包的藥枕。今年3月,在北京舉辦的2018中國國際睡眠產業博覽會現場,這款藥枕深受參觀者青睞,“一會兒工夫,帶去的60余方藥枕就被搶空,還和多家銷售商簽了訂單。”
創新,永無止境。秉持“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設計理念,如今,大家陶藝公司開發出磁州窯仿古瓷、裝飾瓷、陶藝茶具、餐具等系列產品、1000余個品種,成為峰峰礦區最大的磁州窯生產基地,“磁州安氏”商標,被評為“河北省首屆文化產業產品十佳品牌”。
靠著執著的努力,安際衡的藝術創作也步入收獲期。他創作的磁州窯作品《吉祥荷口瓶》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鳳凰創新設計大賽金獎”;作品《陽春白雪》獲第10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金獎;作品《敦煌風韻》在“第二屆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中被評為“中華民族藝術珍品”。
今年,安際衡又多了一個身份——全國人大代表,對磁州窯的未來,他感到責任更重了。“磁州窯窯火千年不熄,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到我們這代身上,應該讓這把火燒得更旺,為此,我愿付出一生的努力去奮斗。”安際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