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媒體評論員
今年央視的“3·15”晚會,除了在曝光一些企業、揭露一些潛規則的同時,還將關注焦點放在了農村消費市場問題上。調查發現,一些農村市場成為不少“消廢品”的傾銷點。所謂“消廢品”,指的是大量不合格產品,包括假冒偽劣產品。在農村的集貿市場、便利商店經??吹健跋麖U品”,比如“康帥傅”“大曰兔”“六個純核桃”……這些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假冒偽劣商品,在一些農村大集卻隨處可見、且銷售火爆。一些農村地區儼然已成了假冒偽劣商品的“集散地”。而這種現象的存在,對于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顯然是不合拍的。
實際上,山寨和假冒偽劣商品充斥農村市場已由來已久,也應該承認,假冒偽劣商品在農村市場普遍存在的原因是復雜的。除部分農民收入偏低、維權意識淡漠、購物渠道傳統單一等因素外,農村市場布局分散,流動性大加上許多職能部門沒有在鄉鎮基層設立分支機構,這使得監管力量無法得到有效延伸,造成農村假冒偽劣市場監管乏力,加上假冒偽劣商品的暴利,加劇了農村假冒偽劣商品泛濫。以某地的某假名牌運動鞋為例,進貨價僅為7元,在農村大集上的售價為20元,利潤率為65%。
所以,杜絕農村“消廢品”,需要完善相關法律,加大監管打擊力度,大大提高違法成本,讓制假售假者不敢以身試法。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提議,加大對制假售假行為的刑罰力度,提高制售假犯罪的法定刑,并加大對制售假人員的經濟懲罰。
據報道,某省某縣工商局一名干部坦言,局里只有寥寥幾人專門負責監管假冒偽劣商品,全縣范圍內農村大小集市的數量多達幾十處,根本管不過來。因此,要加強對農村地區假冒偽劣商品的監管、打擊力度,就要將監管執法重心向農村下移,增加基層執法人員數量,各相關職能部門形成合力,增強檢驗能力,增加抽檢密度,建立起健全的監管體系。還可以考慮針對農村市場上的不法商販,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屢教不改者將其列入限制銀行貸款、乘坐飛機高鐵、住星級賓館等方面的“黑名單”,增強威懾力。
除了加強監管外,最重要的是應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行為的刑罰與經濟處罰,提高違法成本,為監管提供法律保障。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新溝鎮向陽社區黨支部書記顧想平也建議,對制假售假者要從立法上降低入刑門檻,尤其是針對農村“三留守”市場的制假售假行為,應考慮加重其法律責任。要提高罰金數額,設立更高的懲罰性賠償措施,增加違法成本。
值得期待的是,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贊成通過法律手段加大監管力度和懲罰力度。我們希望盡快出臺具體的政策,并落實到行動上,從源頭上嚴厲治理,加大制假售假的監管打擊力度,全社會形成合力,讓“消廢品”盡快退出農村市場,破解農村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的頑疾,還鄉村人民一個安全、健康的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