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精品综合国产亚洲欧美久久,欧美爆操,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您當前的位置:您當前的位置 : 長城網 >> 河北頻道 >> 省領導活動報道集 >> 陳剛 >>

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委黨校成立 陳剛擔任校長

來源: 長城新媒體 作者:肖新新 侯珊 任俊鵬 2017-11-14 08:51:41
【字號: | | 【背景色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默認色)

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與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魏四海為雄安新區工委黨校揭牌。劉向陽 攝

  長城新媒體雄安11月13日訊(肖新新 侯珊 記者 任俊鵬)11月12日,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委黨校正式成立,揭牌儀式暨十九大精神縣級干部培訓班開班式隆重舉行。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與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魏四海一起,共同為雄安新區工委黨校揭牌。雄安新區工委黨校由陳剛擔任校長,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寶玲擔任常務副校長,雄安新區臨時黨委委員、籌委會副主任牛景峰任副校長,省委黨校副校長李勝茹任副校長,并成立新區黨校校委會。

  陳剛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我們勾畫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愿景。雄安新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一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略工程,我們作為雄安新區的第一批建設者,懷著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執著追求,承載著新區125萬老百姓沉甸甸的寄托,開始了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我們要切實擔負起這個責任。

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發表講話。劉向陽 攝

  陳剛強調,“理想因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堅定而為信念。”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號角,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是偉大歷史進程的飛躍。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設立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不僅僅是建一個城市。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承載著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夢想的重托,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標志。面對這樣一個美好愿景,我們每一位干部心中要有遠大的理想,而實現這一遠大理想要有執著的信念,黨校是堅定我們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理想信念的熔爐。全區上下各級干部群眾要一起努力,讓雄安新區成為中國強起來的符號和生動范例。

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委黨校揭牌儀式暨十九大精神縣級干部專題培訓班開班式隆重舉行。劉向陽 攝

  陳剛指出,“千年大計只爭朝夕,國家大事必作于細。”這句話表明了我們對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應有的態度和作風。這些態度和作風要靠各級黨委領導班子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也需要通過雄安新區工委黨校這樣的平臺,讓每一位干部提高認識、提高站位,做到“只爭朝夕”,讓每一位干部提高能力、提高水平,做到“必作于細”。雄安新區工委黨校將伴隨著雄安成長,伴隨著雄安事業成長,伴隨著雄安每一位干部成長。

  陳剛要求,雄安新區的黨員干部要當學習表率,做創新標兵,成實干楷模,爭當雄安老百姓的貼心人。雄安的干部首先要當學習表率,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適應新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要敢于探索、勇于創新,雄安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建設任務,沒有哪件事是可以輕輕松松干成的。無改革創新,無雄安價值,這是時代賦予雄安的歷史使命。只有改革創新,我們才能肩負起這一神圣使命,完成黨中央和全國人民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每位干部要成為實干的楷模。雄安新區是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正因如此,每一步的工作安排,每一個問題的突破解決,都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干出來。新區推進“三項行動”工作以來,新區的干部精神狀態在轉變,老百姓支持新區發展建設的意愿在提高。一段時間以來,雄安新區實行了最嚴格的管控措施,但老百姓克服各種困難,大力支持新區建設。雄安新區黨校舉辦十九大精神縣級干部培訓班,就是要進一步樹立和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會議現場。劉向陽 攝

  陳剛表示:“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之路還很長,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堅持走下去。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委的領導下,在省委組織部、省委黨校的指導支持下,雄安的建設一定有美好的未來!”

  會后,新區首期十九大精神縣級干部培訓班正式開班。開班式上,中央黨校郭強教授作了十九大精神輔導報告。

  據悉,目前雄安新區工委黨校將采取與省委黨校合作辦學,到年底前以雄安新區星期天黨校的形式,持續深入地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系統掌握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盡快提升各級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完成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各方面素質能力。未來,新區工委黨校建設將按照“三步走”的規劃穩步推進,還將建立全新的體制機制和辦學模式,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的師資資源,積極探索智能網絡辦學形式,面向雄安、面向全國、面向全球引進教師,開展培訓和廣泛交流。

關鍵詞: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