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方: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熱戀期”
3月8日,人民政協報社舉辦采訪會,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主席臧獻甫,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做客人民政協網,就“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政協力量”這一熱門話題進行集體視頻采訪。本報今日刊出在這次采訪中付志方答記者問的內容。 記者:去年,河北省政協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組織政協委員開展了“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獻一計活動”,請問取得了什么成果?今年準備做什么? 付志方:“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獻一計”活動,是河北省政協系統對接國家戰略的一次創新履職行動。從去年3月啟動到年底,共有450多人獻計2300余條,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報送專報103期。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張慶偉等省委、省政府領導作出批示29次,許多建議被吸收采納。比如,有委員提出了“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應加大干部對口交流掛職力度”的建議,得到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梁田庚批示,推進了三地干部互派交流工作。再比如,委員提出的關于承接首都商貿物流基地的建議,推進了河北高碑店新發地市場建設,當年可疏解北京商戶6000余戶,減少80萬輛車次進京。 今年,省政協將針對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存在的若干突出問題進行精準建言。通過反復篩選,將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程”等為議題,組織3次議政性常委會;將“加強水資源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作為省政協“1號提案”,加大督辦力度;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發展等17個方面的協同發展先進典型進行重點調研。 記者:在京津冀區域中,河北的優勢和劣勢都很明顯。如何抓住機遇實現自身發展?當務之急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付志方:在京津冀區域中,“北京太胖,天津較瘦,河北體弱”。河北區位優勢獨特,產業基礎雄厚,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體系完備,文化底蘊深厚,再加上多年積累的物質技術基礎,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同時,河北產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省內缺乏集聚能力和擴散能力較強的大城市,未形成對經濟有較大拉動力的城市集群,特別是在環京津地區還有一個貧困帶,全省經濟發展不平衡,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區域短板。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協同發展,將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省委書記趙克志主持召開省委中心組學習會、省委全會等多次重要會議,引導全省聚焦聚力協同發展,形成謀協同、抓協同、促協同的強烈共識和行動自覺,全力打好河北發展翻身仗。 對河北而言,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當務之急,就是要規劃建設好“三區一基地”,即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圍繞這一功能定位,河北省組織編制完成四個專項規劃。落實好這個規劃體系,建設好“三區一基地”,工作中要做到“三個精準”:精準確定功能分區,明確各地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避免同質化、同構化發展;精準打造發展平臺和載體,加快推進省級重點平臺建設,確保國家戰略在河北落地生根。 率先解決好“三大重點領域、兩大薄弱環節”問題,是河北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口。交通、生態環保、產業是京津冀三地已有共識的亟待解決的重點領域,公共服務、科技創新是河北明顯落后于京津的薄弱環節,這些方面都要率先取得突破。在交通方面,加快城際鐵路建設,打通一批公路“斷頭路”“瓶頸路”,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生態環保方面,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實施京津保生態過渡帶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在產業方面,推進共建園區平臺建設,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強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與京津在教育、醫療、旅游、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合作,積極承接京津公共服務功能疏解,開展京津冀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改革試點示范;建設協同創新共同體,抓好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京南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區建設,與京津共建一批科技園區、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這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過的“頭道坎”。 記者:“十三五”規劃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重大契機。您認為三地如何形成合力?除了聯席會議,三地政協還可以做什么? 付志方: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交通一體化,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單列一章,細化、具體化了中央建議要求。國家層面還專門編制全國第一個跨省市的區域規劃——《“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向縱深推進的重要指導性文件。這些最高層級的規劃“含金量”很高,既有理念引領、原則遵循,又有項目支撐、政策配套,全面解決了協同發展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問題,將有力推動“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果。 “上下同欲者勝”,可以說,京津冀在推進協同發展方面目前已經進入了“熱戀期”。三地自覺服從中央統籌謀劃,牢固樹立“三地一盤棋”思想,均將協同發展作為本地“十三五”規劃主基調,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形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強大合力。河北與京津兩市簽署“京冀6+1”、“津冀4+1”合作協議,一大批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合作項目相繼實施。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蘆臺漢沽協同發展示范區等共建園區進展順利,北京現代第四工廠、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等產業園區已投入運營。 創新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竭動力。為合力推進“十三五”規劃全面落實,三地應創新促進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建立溝通對接機制,將現有省市領導對接溝通制度化,具體工作層面對接常態化,形成高層互訪推動、部門協調組織、企業主體落實的協同發展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共建共享機制,推進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津冀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等共建平臺建設,探索建立生態、扶貧、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共享機制;三是建立市場推進機制,借鑒共同組建鐵路公司、港口等市場化運作的成功經驗,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項目實施。 創新也是做好政協工作的不竭動力。三地政協應把圍繞“十三五”規劃實施建言獻策作為工作主線,進一步拓展協商內容,創新協商形式,合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去年上半年,京津冀政協主席聯席會第一次會議在河北召開,這標志著京津冀三地政協主席聯席會議制度正式建立。除此之外,還可探討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共建平臺建設、共享機制形成,開展聯合調研;圍繞有關重大項目建設、重點工程實施,進行聯合視察;圍繞有關重大問題、熱門話題,聯合開展網絡議政、電視議政等,努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發出政協聲音、展示政協智慧、貢獻政協力量。 |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政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