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加速落子津冀
張北草原,常年風寒。今年,一座密布金屬網格的四方建筑即將成為這里的新地標。這是北京中關村的賽博樂、國電通公司與河北省張北縣政府合作建設的云計算與大數據中心。不久后,這里就將成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大數據中心,十余家中關村高科技企業已經入駐。 過去兩年,按照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天津重點發展高端制造、河北打造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的戰略定位,北京堅持以“創新驅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為自身及整個京津冀區域激發了越來越大的發展活力。京津冀,正成為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數據顯示,北京目前共有約35萬臺服務器,隨著數據存儲量的增多以及服務器的更新換代,未來3年內的服務器需求將增加到約100萬臺。寸土寸金的北京,無法滿足這些爆發性增長的高端制造需求。 擁有高端制造基礎與潛力的天津,與擁有全國最密集科技研發資源的北京,在大數據產業鏈上尋到了契合點。 天津濱海新區,坐落著三萬平方米的曙光計算機天津基地。春節剛過,這兒的生產車間就忙碌了起來。作為亞洲第一大高性能計算機廠商,曙光每天為全國乃至全球生產的服務器、大數據一體機、高性能計算機,絕大多數從天津基地制造、運出。 “我們的研發中心在北京,生產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也有大數據、云計算項目落地。我們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支持者,也是極大的受益者。”曙光計算機市場部工作人員張玉玲說。 不只是曙光、國電通、賽博樂……越來越多的中關村高科技企業在京津冀三地合作中尋求新的機遇。去年12月12日,“京津冀大數據產業布局圖”在中關村展示中心首次亮相。聚集了京津冀區域400多家大數據上下游企業,一條以“中關村數據研發服務—張家口、承德數據存儲—天津數據裝備制造”為主線的“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已初現雛形。 除了大數據、云計算,在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中關村在津冀落子的腳步都在加快。 2011年到2015年,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累計設立公司1037家,越往后速度越快。越來越多的北京科技企業,在科研、營銷留在北京,科研成果多地輻射的同時,也在異地獲得了成果轉化、市場推廣等更大的發展空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推進跨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建設,輸出北京科技創新服務的先進經驗,成了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路上的又一抹亮色。 140公里,41分鐘,風馳電掣的高鐵列車將北京、保定兩座城市連成一體。然而,比兩地本就緊密的物理聯系更為重要的是,在中關村與保定之間,一條載滿創新資源和模式的傳送帶正在搭建。 去年4月,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這里成為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個創新中心。自此,河北保定也有了“中關村”。 “我們引入的,是會下金蛋的‘母雞’,帶來稅收、人才、平臺、資源,利在長遠,利在未來。”保定市長馬譽峰如是解釋。 截至目前,北林科技園等9家大學科技園、清控科創等10余家創業孵化機構已在河北建設技術研發與創業服務平臺。創客總部、YOU+國際青年社區、36氪等創業服務機構已落戶津冀。 |
關鍵詞:中關村,張北草原,創業服務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