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脫貧”關鍵要提高“造血”能力
“甲方將其承包經營的位于何家莊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乙方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依照流轉土地畝數、項目建設情況和入股協議補貼扶貧資金。扶貧補貼標準為1000元/畝,合計5.6畝、5600元……”日前,在河北威縣何家莊村貧困村民何金瑜家中,記者了解到資產收益扶貧機制。這項機制能夠讓懂市場會經營的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提高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12月6日《河北日報》) 日前,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在這個啃硬骨頭的沖刺階段,精準脫貧必須采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吃透當地情況,搞好對癥下藥、靶向治療,關鍵是要提高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這次河北威縣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讓貧困群眾有了穩定的、可持續增長的收入,增收致富的“造血”能力大大提高,從而達到持久脫貧的目標,值得稱道和借鑒推廣。 提高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首先必須把扶貧對象摸清搞準,這是精準脫貧的前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看實情、聽實話、看真貧,建立起一套包括家庭人口、收入、住房、耕地、生產資料、勞動力乃至孩子上學情況、病殘家庭成員狀況等要素在內的綜合指標體系,并逐項登記打分,逐一建檔立卡,落細落實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措施,堅決杜絕“暗箱操作”。 提高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要因戶施策,對癥下藥,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當前,貧困人口發展能力弱,靠普惠政策往往受益小,需要吃特惠政策“偏飯”,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實施扶貧到戶能力工程,通過政策資金扶持,發展產業扶貧“換窮業”;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通過易地搬遷“挪窮窩”;對無業可扶、失能弱能的3萬貧困人口,實施政策兜底“脫窮境”,著力把工作往細里做、往實里踩,斷掉窮根、開掘富源。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要把工作責任落到實處,做到精準幫扶,做好一對一地“開鎖”,把幫扶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要健全完善各級領導干部聯系制度和駐村幫扶機制,幫扶目標要明確到年、安排到月,幫扶任務具體到縣到鄉到村、落實到戶到人。要把工作舉措落到實處,細化量化幫扶措施,不能停留在層層傳達、層層表態上。要把支持政策落到實處,整合各方資源,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強化資金使用監督管理,確保群眾真正受益、貧困人口真正脫貧。 誠然,精準扶貧絕不是“嘴上功夫”,必須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愿,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讓扶貧資源精準落到貧困戶身上,幫助貧困群眾淡化“貧困意識”,鼓勵和引導他們不斷提高發展的能力,探索出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致富路子。這里,我們共同期待著,到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如期摘掉窮帽子,那將會是一個漸行漸近的美好現實。(劉鳳敏) |
關鍵詞:威縣,資產收益扶貧,精準脫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