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慶:矢志創新的修井尖兵
人物檔案 蘇國慶,1974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采油五廠作業大隊作業六隊作業工高級技師,油田第一個同時擁有井下作業工和作業機司機金牌的“雙料冠軍”。2012年9月在集團公司技能競賽中獲井下作業工金牌,同時被命名為集團公司技術能手;2013年獲油田公司勞動模范、河北省能工巧匠等稱號;2014年4月榮獲河北省勞動模范。他主持廠“員工創新增效工作室”和作業大隊QC小組工作以來,完成創新成果30余項,有22項在廠或油田公司獲獎,累計創經濟效益4558.89萬元。 一個人的路究竟能走多遠,取決于他能夠看多遠。 一個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取決于他在追求什么。 蘇國慶從小立志做一名父親那樣的人,渴望在崗位上建功。他扎根修井一線22年,不但從操作工人走到了高級技師,更在油田公司、集團公司等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屢創佳績。 初夏時節,走進采油五廠,隨作業六隊高級技師蘇國慶跑井場、進工房,剛毅的臉龐、睿智的雙眼、敏捷的身手……尤其是,面對復雜的各種設備,那精確的判斷、嫻熟的操作,讓人心生敬意——蘇國慶,一個矢志創新的修井尖兵。 “既然選擇了,就要干出樣子來” 5月1日,國際勞動節。陽光明媚,生機盎然,人們盡情享受著郊游踏青、走親訪友或與親人團聚的歡樂。剛從省會石家莊參加完勞模大會的蘇國慶,既沒有回家看望父母,也沒有去陪妻兒,而是馬不停蹄地趕到趙118井修井作業施工現場。這里,正在進行緊張的修井作業。 筆者與蘇國慶聊起他剛剛獲得的河北省勞動模范榮譽,快人快語的蘇國慶還有點不好意思:“其實沒啥,只不過盡力把本職工作干好而已。” 沒說上幾句話,他喝了兩大口水,又緊緊安全帽帽帶,就和同伴們一起走進井場。 伴隨著修井機的轟鳴聲,司機手將大鉤緩緩放下,緊接著,抓吊環、掛吊卡、插吊卡銷、上提油管、液壓鉗飛快轉動,油管橋座上的油管被一根根下入井內。這種重復了千萬遍的操作對于蘇國慶來說已成為一種本能,與同伴們之間的協作已無需過多語言,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足矣。 蘇國慶1992年技校畢業,一晃已經在修井一線摸爬滾打20多年了。至今他不能忘記,剛從校園畢業時,他很久都無法適應野外作業的簡陋環境。冬天夜間溫度低,板房里的暖氣形同虛設,勞作后被汗水浸濕的工衣冷冰冰地貼在身上,像置身于冰窖;夏天烈日當頭,一不小心就會被從天而降的“油雨”澆透,半天也清理不凈皮膚上的油污…… 這一切,與他心目中豪情萬丈的石油工人形象天差地別,一種失落感油然而生。 “年輕時吃點兒苦,對將來有好處。如果哪一天連受苦的資格也沒有了,將來再后悔就來不及了。”蘇國慶的父親--一個曾榮獲“河北省勞動模范”的老石油人,看到兒子的情緒不對頭,語重心長地與他談起大慶油田和華北油田會戰時的艱苦歲月。 “中國石油需要我們,決不能給父親等老一輩石油人丟臉。干,就要爭第一、扛紅旗!”蘇國慶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 11點45分,油管下到180根時,司機手郝志軍發現液壓鉗轉動時有液壓油從大齒輪處流出。蘇國慶用棉紗擦了擦,又仔細看了看,“應該是換向閥膠墊損壞”。打開換向閥,果然是其內部的"O"型膠圈老化裂縫……換上密封膠圈,液壓鉗又恢復如初。 15點30分,蘇國慶和同伴們終于下完242根油管,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洗井車轟隆隆地開進了井場,大家就又忙著配合洗井車洗井。 17點,準備注灰。蘇國慶一馬當先,與大家把一袋袋水泥倒進池子里,手里拿著鐵鍬在灰池里攪動。水泥粉輕揚,盡管戴著口罩,蘇國慶他們還是被嗆的咳嗽起來…… “說不辛苦那是假話。”蘇國慶說,“但既然選擇了,我們就要干出樣子來!” 深夜,這里的燈光依然明亮 有一件事讓作業大隊政工員齊連群久久不能忘記,2007年冬季的一天,大雪紛飛,他因為加班寫材料21點多才離開辦公室。在經過作業六隊的庫房時,發現里面的燈還亮著,他好奇地走過去往里瞧。映入眼簾的一張簡陋的三屜桌,桌上高高的兩疊書,還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設備零部件、電線、萬用表、千分尺、圖紙等,桌前一人正托著下巴冥思苦想,他一會兒拿起零件左右端詳,并千分尺上下測量,一會兒又拿起鋼筆和三角板在紙上畫著什么。齊連群悄悄推門進去,看到是蘇國慶,他正琢磨通井機高壓油泵燃燒時間調整和判斷等工藝技術。剛寒暄了幾句,蘇國慶似乎想起什么,突然站起來,隨手拿起課桌上的應急燈和工具袋,走出庫房,熟練地爬上通井機,一會兒把高壓油泵拆下來,琢磨鼓搗一番,一會又裝上試車…… 齊連群說,蘇國慶有那么一股韌勁兒,再難的問題,讓蘇國慶盯上,準能破解。 在作業六隊,蘇國慶熱衷技改是出了名的。有人開玩笑說,蘇國慶一去井場,到處是“熟人”:井口尼龍刮蠟桿保護器、吊卡放置架、修井機鎖緊固定銷……只要涉及井上的工用具,到處都不難找到蘇國慶技改的痕跡。 當隊友們毫不吝嗇地把維修“大拿”、“創新能手”等美譽加之其身時,只有蘇國慶自己清楚他在維修、技改上面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學習室里那一個個通宵達旦的夜晚,工具房里一次又一次的實驗、琢磨技改樣品,還有不論白天黑夜出現在故障設備前的一次次緊急救援……,成就了他先后創新“液壓鉗尾繩安全銷”、“新型吊卡手柄”、“修井機剎車降溫系統自動控制裝置”等30余項技改項目,其中有22項在廠、公司獲獎,累計創經濟效益4558.89萬元的豐碩成果。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蘇國慶說,能減少些工友們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數,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是他不變的追求。 去年7月份,他利用自學的計算機三維制圖軟件進行設計、模擬、繪圖、加工、改進,經過二十余天的研究琢磨,研制了一件快速取出銹死頂絲的工具--“采油樹頂絲快速取出器”,將原本需要兩人配合耗時20分鐘的操作,簡化為一名員工用5分鐘即可輕松搞定的節能“利器”,解決了晉94-15井等油井由于長時間不作業造成的蘿卜頭頂絲與采油樹大四通銹死難題。 今年3月,蘇國慶和同事們又完成了一項創新攻關:深南油田油稠生產使用螺桿泵扭矩桿卸扣特別困難,普通的抽油桿液壓鉗卸扣時扭矩只有1.8千牛米,根本卸不動。經過仔細觀研究發現,原來所用液壓鉗的牙快硬度及強度不夠,他們通過反復研究改進牙快的咬合面,改用油管液壓鉗扭矩可達1.8-2.4千牛米,最高可達3千牛米,終于攻克了這一難題。 “每人碰出一點火花,合起來就能照亮一片新天地” 對身邊的創新創效小組的成員,蘇國慶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的奇思,我的妙想,每人碰出一點火花,合起來就能照亮一片新天地。” 他一直鼓勵大家要敢于異想天開,只要有想法,多嘗試,總能找到攻關的新辦法。隊上新分來的大學生閆龔杰,性活潑,腦子活,愛鉆研,有一次跟蘇國慶擺龍門陣:抽油機上行時能做功,將地底的原油帶出井筒,如果下行時也能做功將井底原油壓上來,效率豈不提高一倍?蘇國慶肯定了他大膽的想象,并耐心地跟小閆論證該想法的可行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諸項光環加身的“技術大拿”,蘇國慶讓大家折服的不僅僅是他當“導師”時的嚴管厚愛,更吸引人的是他豁達的性格。 2013年夏天,蘇國慶自費新買了配置較高的筆記本電腦,又從采油工程研究院取經,學會了用《Solids works機械設計繪圖軟件》設計機件,覺得非常好用,極易上手。看著設計圖樣很快就變成成品零件,他極其興奮,立即在全大隊技改小組骨干人員中推廣,讓大家都能享受把想像變成現實的樂趣。 蘇國慶是個熱心人,不管是工作上的還是生活上的難事,只要找到他,他從不推辭,即使當時解決不了,過后總會想方設法去解決。 2013年8月份新調入準備隊工具班的小徐,因從未接觸過井下工具,常常在工作中而不知所措,無從下手。蘇國慶聽說后,找來《修井作業井下工具》《采油手冊》等相關專業書籍讓她學習,利用一個多星期的休息時間,將工具班的數百件井下工具、用具、配件給小徐進行逐一詳細講解,使她很快掌握了井下工具的相關專業知識,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在帶徒過程中,他嚴管厚愛,堅持用心帶,用情帶,既傳技術更帶作風,使他們盡快成為獨擋一面的技術能手。幾年來他帶徒弟20人,培訓學員76名,多人在油田公司和集團公司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授予“技術能手”、“青年崗位能手”。青工鞏新國在2012年取得油田公司第九屆職業技能競賽井下作業工競賽個人第四名后,同年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技能競賽中又取得井下作業工競賽銀牌,被華北油田公司授予“技術能手”稱號。 工作中,蘇國慶有火一樣的激情;生活中,他依然激情不減。 在蘇國慶家里,門上、墻上貼著不少英文小字條,這不僅是為了摘掉兒子扣給他的“新世紀文盲”的帽子,也是為中考的兒子做出刻苦學習的表率,更重要是通過學英語給蘇國慶查閱相關資料帶來不少便利。紙條貼在觸目可及之處,隨記隨看,蘇國慶連吃飯時也咕嚕幾句。對此,兒子說:“以前爸爸學習培訓都是在外邊,我看不到他怎么學,這次可是知道了,爸爸學起習來蠻拼命的。”在他的影響下,兒子的學習比原來刻苦了,成績也越來越好了。 |
關鍵詞:蘇國慶,修井尖兵,最美河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