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六區市縣協同發展 打造環京津生態示范區
研討會主題聚焦生態建設 涿州市委書記王月衡稱,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是中央對京津冀區域的重要的功能定位。北京房山、天津北辰、河北涿州等六區市縣地域相連,人員相親,文化相融。唯有精誠合作,順應自然,才能把拒馬河流域生態示范區建設好,從而實現“望的見山,看的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目標。 據悉,本次京津冀六區市縣協同發展研討會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為主旨,以“攜手新起點助力一體化之拒馬同源——建設拒馬河,扮靚母親河”為主題。 六區市縣將加強合作抱團發展 京津冀六區市縣協同發展研討會昨天在河北涿州召開,北京市房山區,天津市北辰區,河北省涿州市、淶水縣、易縣、淶源縣政協參加了研討會。房山區區長曾贊榮做了發言。他提到,六區市縣地緣相接、人緣相親、文化相融,要加強合作、抱團發展,力爭把六區市縣打造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示范區。 曾贊榮介紹,今年5月,房山與保定市簽訂了旅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基礎設施聯通方面,新建了京昆高速等一批區域公路聯絡線工程,涿州市19路客運班線今年延伸至房山區地鐵蘇莊站。在生態建設方面,房山區與各區市縣合作推進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共同開展了京冀合作野三坡霞云嶺區域國家公園、京津風沙源治理、拒馬河水資源及沿線生態環境保護等工程。 六區市縣協同發展將統一規劃 在六區市縣協同發展上,曾贊榮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規劃編制上,這幾個地方以編制“十三五”規劃為契機,以交通、產業、生態等領域為重點,推動區域基礎設施、產業園區、生態環境建設的規劃對接,力爭使六區市縣協同發展步入統一規劃、統籌協調的新階段。在產業發展上逐步形成分工合作的產業鏈條。在交通建設上,積極推動軌道交通、跨界公路、高速公路聯絡線建設上升到省市級層面,全面消除跨區域“瓶頸路、斷頭路”。在生態建設上,探索建立一體化的環境準入和退出機制,共同推進生態保護,共同謀劃建設一批環首都國家公園和森林公園,共同保護拒馬河等流域生態環境,“盡快把能干的事先干起來,把達成共識的項目落到實處,讓協同發展的成果更好更快地惠及各區市縣人民群眾”。 滿懷信心開啟首都發展新航程 北京市房山區昨日與河北省涿州市簽署了合作協議,攜手共建京西南生態示范核心區。雙方將共同謀劃打造以拒馬河為紐帶的京西南最大天然濕地片群,共同推動房山到涿州輕軌等重大項目早日開工。 建立公平的區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機制 “生態問題嚴重等問題是京津冀生態保護面臨的問題,應統籌京津冀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10月19日,在北京房山區、天津北辰區及河北涿州市、淶 水縣、易縣、淶源縣六區市縣舉行的拒馬河流域京津冀六區縣市協同發展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 志云認為,建立公平的區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機制,促進生態服務功能增強與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同步發展。 “城市化對京津冀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歐陽志云認為,京津冀是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地區、全國水污染最嚴重地區、全國水資源最為短缺地區、全國地下水漏斗最大的地區、生態系統退化與受損嚴重的地區。 “區域是由社會、經濟、自然要素組成的復合系統。可持續性應是經濟高效、社會公平、生態健康的綜合。”歐陽志云認為,應將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 “生態補償政策是促進生態保護的一項重要措施。”歐陽志云說,如何評估政策實施的效果,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是決策者關注的焦點,也是生態服務功能研究的熱點問題。 房山與涿州共同打造拒馬河天然濕地群 作為協商發展的成果,房山區昨天與涿州市政府簽署了“攜手共建京西南生態示范新區”協議,協議要求,在國土綠化、水源涵養、污染治理和濕地修復等方面加大投入,共建京西南優良生態示范新區。以長溝泉水國家濕地公園為載體,不斷豐富完善濕地公園建設內涵,共同謀劃打造以拒馬河為紐帶的京西南最大天然濕地片群。建立永定河等河流共同管控機制,在治理私挖盜采等方面做到聯防聯控。共同推動房山到涿州輕軌等重大項目早日開工。建立兩地領導互訪協商機制,定期開展交流、聯誼活動,協商解決聯合協作及發展中的具體事宜和問題。 房山試點京津冀基層合作 在京津冀發展的大背景下,房山區已經開始了在基層的先行先試。去年4月,房山區政協召開首都西南五區市縣協同發展研討會籌備會,成立了組委會,并就五區市縣協同發展研討會工作方案進行了研討。房山區政協提出了舉辦首都西南五區市縣協同發展研討會的意向,并與涿州市、淶水縣、易縣、淶源縣四地政協溝通,得到了積極響應,達成了共識,天津市北辰區后來加入進來。 去年8月,就政策規劃、產業發展、資源狀況、生態文化旅游建設等方面,房山區政協分兩批組織部分委員企業家和專家學者赴河北省易縣和淶水縣考察。 10月,第一屆京津冀六區市縣協同發展研討會在房山召開,京冀五地政協就《建設拒馬河生態文化旅游走廊》聯合提出提案,五區市縣政協認為,北京市、河北省應當共同規劃打造拒馬河生態文化旅游走廊。建議聯合對拒馬河生態、文化、旅游走廊進行綜合規劃,并將其列入區域“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各相關區市縣參加的流域管理委員會,在省市級層面設立“京冀拒馬河生態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資金”。這些意見建議,共同簽署后提交給中央京津冀協同發展改革領導小組。另外,河北四地政協聯合簽署后上報保定市政協或河北省政協,房山政協制作后提交到北京市政協,通過這三個渠道把研討成果向上級反映。 京西南母親河拒馬河 拒馬河發源于河北省淶源,流經淶源、易縣、淶水、房山、涿州至白溝匯入大清河,干流長254公里,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其中北京境內干流長61公里,流域面積433平方公里,是北京西南五區市縣(房山區、涿州市、淶水縣、易縣、淶源縣)的母親河,是該區域唯一的一條長年不斷流的河流。近年來,隨著沿岸經濟社會的發展、用水量的不斷增加,地下水嚴重超采,使河道中下游日漸荒涼,拒馬河行至張坊鎮一渡河段出現斷流,河道私挖盜采砂石嚴重,河堤損毀。近年來,在中央及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積極修復拒馬河,沿河建設北京西南綠色生態屏障。 (北京青年報、中國青年網、科學網) |
關鍵詞:京津冀,環京津,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