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三區同建”成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靚麗風景
導語:今年以來,衡水市委、市政府結合自身狀況提出農村新型社區(中心村)、農業園區、工業園區“三區同建”的規劃,并把“三區同建”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舉措,把每個鄉鎮打造一個“三區同建”示范點作為硬任務,城鄉一體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人在樓上住,就業在家門,“三區”同步建,賽過城里人——在衡水,新型農村社區和農業園區、工業園區互相促進的“三區同建”,成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突出特色、試點先行、城鄉互動”全力打造城鄉一體化 衡水市桃城區借助東部鄧莊鎮和河東街道毗鄰106國道、衡德公路、大廣高速等交通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園區。該區圍繞衡水湖5A級景區創建工程,全力推進投資50億元的趙圈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規劃面積3.6萬畝,輻射帶動胡堂現代農業園區、陽光循環生態農樂園等8個子項目,成為了集農業生產、農耕體驗、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城郊型現代農業新亮點,并圍繞河沿鎮沿湖的繩頭莊、南李莊、前韓家莊等6個村力打造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景觀帶,使之成為看衡湖美景、坐小船捕魚、采荷花蓮子、嘗魚蝦美味的旅游觀光經典線路。同時,該區重點選擇土地流轉村、群眾意愿強的村、特色產業村和鄰近工業園區作為試點,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加大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讓農民過上體面的“城里人”生活。 舊村變新型社區提升幸福指數 棗強縣唐林鄉把推進“同建”工作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按照“新型社區抓完善擴成果,省級科技園區強示范”的工作思路,收到了良好效果。該鄉李進伯村共有187戶、602口人,自2014年8月占地約30畝的新型社區交付使用以來,群眾入住率達到95%,全村拆遷率達90%。新入住的社區內全部進行硬化、綠化和亮化,供水、排水、供暖、供電、物業等配套完善。村莊原址拆遷復墾后騰出的240畝耕地所產生的效益,解決了全社區的水、電、暖、物業等相關費用。由于前期運作得當,李進伯村集體不但未掏一分錢,反而結余了200余萬元分給本村搬遷的村民。依托農業園區李進伯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大棚,優越條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村民返鄉創業。近年來,棗強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初具雛形。目前,共有37家工商企業參與了農業、三區同建,撬動社會資金5個億。 上班入工廠下班進樓房 在冀州市西王鎮興建的嘉興社區讓三個村里的鄉親們聚在一起,每天社區里充滿著歡聲笑語。此社區是伍分村聯合東呂津村、水泊張村建設,此小區不僅讓村民改善居住環境,還滿足了在附近工業園區工作人員的住房需求,讓大家工作、家庭兩不誤。在冀州西王鎮嘉興社區周圍,鹽化工循環經濟園、永生食品等20多家企業已成規模,常年在這些企業里打工的有2000多人。去年以來,冀州市以土地流轉為撬板,堅持項目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新型社區集中,快步推進農村新型社區、農業園區、工業園區“三區同建”,使“上班入工廠園區,下班進社區樓房”成為冀州農民生活“新常態”。 “三區同建”建設美麗鄉村 武邑縣今年以來為實現“人在綠中,城在林中,鳥語花香”的規劃目標,結合全縣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城鄉總體規劃,把打造一批產業小鎮、特色小鎮、宜居小鎮、專業村莊作為城鎮建設的重中之重。城市美景以突出特色為核心,聘請一流的隊伍和專家參與規劃,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城鄉一體化規劃體系。圍繞拉大縣城框架、提高縣城品位,把“擴綠、增綠、護綠”作為城市建設的主題。同時,該縣以“城鄉同步、融合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揮縣域優勢,結合各鄉鎮特點,大力發展工業型、商貿型、觀光農業旅游型特色小鎮。清涼店鎮將建成以煤炭、石油、鋼材、建材、糧食等大宗物資為主的公鐵聯運的綜合物流基地;以審坡鎮、龍店鄉為重點的鄉鎮建設成特色林果種植區,使它們變成萬畝苗木基地、蔬菜長廊,創全國設施蔬菜基地,向天藍地綠生態城市的步伐扎實邁進;以武邑鎮為中心的城南生態公園片區,按照集中連片打造的原則,依托萬畝森林建設,打好生態品牌,打造綠色休閑鄉村。 據衡水市委農工委調研員曹智勇介紹,今年以來,衡水市以“三區同建”為標志的中心社區(村)建設成效明顯。目前全市面積達5萬平方米以上的農村新型社區已經達到46個,圍繞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了農業產業園區280多個,工業園區46個,18萬農村居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下一步全市將動員每一個區、縣建設5個“三區同建”的示范點。另外,根據衡水市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年),“三區同建”建設到2030年規劃期末,全市村莊將由4912個整合為1168個新型農村居住社區,屆時將整合出村莊建設用地52949公頃。 (河北日報 河北廣播網 長城網 河北新聞網 衡水日報等綜合) |
關鍵詞:衡水,三區同建,城鎮,靚麗,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