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的成長之路
又是一年菊花黃,又是一年豐收季。兩年一屆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簡稱吳橋雜技節)的腳步,悄然臨近。9月29日,世界雜技藝術之花將再次盛開在河北大地。 回首28年的成長歷程,吳橋雜技節堅持不斷創新的理念,使中國雜技這朵盛開了近3000年的古老藝術之花,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歷經14屆的發展,吳橋雜技節從一個國際性雜壇盛會發展成一個享譽世界的文化品牌,完成了從單一賽事向多元融合發展的雜技產業的華麗轉身。一路走來,它始終堅持“親民、惠民、樂民”的宗旨,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大眾的節日”“百姓雜技嘉年華”,成為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永不落幕的雜技節”。 從雜技賽場到享譽世界的文化品牌 今年年初,吳橋雜技節榮獲第11屆中國會展業年度大獎——“2014年度中國十佳品牌節慶活動”,與上海國際藝術節、青島啤酒節、洛陽牡丹文化節等一起入選。2005年,它曾被國際節慶協會評選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十大節慶活動”。 一個以小小的吳橋縣命名的雜技節,何以成為享譽全國和世界的文化品牌?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認為,除去其擁有巨大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本屆雜技節組委會主任、中國雜協主席邊發吉坦言,“任何藝術不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吳橋雜技節亦是如此。”自從1987年首屆吳橋雜技節開幕以來,回顧28年的發展歷史,創新思維成為雜技藝術之花長盛不衰的一大秘訣。 沒有思想的解放,人就無法想到自己未來的舞臺究竟有多大。吳橋雜技節的創辦者們不斷進行思維創新與超越。 1989年第2屆吳橋雜技節開幕當天,在記者招待會上,原省委副書記、時任雜技節組委會成員的李文珊明確提出:“要逐步使石家莊成為國際雜技比賽的第三賽場”的目標。在這種新思維指導下,吳橋雜技節開始一步步向著國際化邁進。 本屆吳橋雜技節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李新杰稱,從參賽節目的遴選到高水平評委的邀請,再到雜技場館的建設等等,吳橋雜技節都向世界標準看齊。參賽國家逐屆遞增,從第1屆的7個增加到如今的20多個,國外參賽節目數量也由第1屆的8個增加到現在的20多個,來自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的世界雜技強國紛紛參與。 在第5屆雜技節上,當時的哈薩克斯坦國家大馬戲院院長哈立克先生意味深長地說,“如果要評比雜技大賽場的話,中國河北的吳橋雜技節至少可排在世界第三位。”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秘書長安格娜則毫不吝嗇地宣稱——“吳橋雜技節達到了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的水平”。第6屆雜技節舉辦時,吳橋雜技節已經與摩納哥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法國巴黎“明日與未來”馬戲節三足鼎立,被譽為“東方雜技大賽場”。 吳橋雜技節絕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個國際雜技賽場的定位上,要想繼續發展壯大,一個創新而大膽的思維再次跳躍出來:打造世界文化品牌,讓雜技節的賽場優勢轉化為品牌發展優勢。由此,雜技節開始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和文化含量。從雜技節創辦之初,僅注重比賽競技的思維中跳出來,開始努力把經貿、文化、旅游、城市品位等融入雜技節,從而形成多元融合的“大文化”格局,形成雜技文化“百花盛開”的局面。 從第7屆開始,設立國際馬戲論壇,并成為世界雜技三大賽場中獨有的品牌項目,被譽為“世界馬戲理論的研究中心”。從第10屆開始,設立雜技商演項目洽談會,漸漸成為國內國際雜技商貿的交易平臺…… “CHINA WUQIAO”(中國吳橋)雜技節發展到今天,從享譽世界雜壇的“東方雜技大賽場”成功轉型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節慶品牌;從單一的雜技賽場發展成為集經貿洽談、文化旅游為一體的龍頭產業——成為河北走向世界的一個響當當的文化品牌。 從雜技盛會到“人民大眾的節日” 毋庸置疑,吳橋雜技節已然成為世界雜壇的藝術盛會,但是要想進一步發展壯大,它必須從雜技業界的狂歡走向人民大眾的節日。 如何體現雜技藝術與生俱來的親民性?28年來,吳橋雜技節不斷創新理念,設置豐富多彩的活動,創造大眾與藝術親密接觸的機會,搭建起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臺,一步步實踐著“讓更多百姓親近雜技,親近雜技節”的親民之路。 創新理念之一,就是“走出去”“請進來”。一方面,讓雜技節目走出劇場,走向街頭、廣場和基層社區,讓百姓共享雜技魅力;另一方面,推出公益場演出,讓普通大眾走進雜技賽場,共享雜技藝術的精彩。2005年,第10屆雜技節首次推出走進廣場聯歡、走進社區演出等系列親民活動,讓雜技節真正走出場館,來到老百姓的身邊。并推出面向低收入群體開設的“百姓專場”“學生專場”等公益專場演出,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五屆,成為惠民演出的長效機制。 創新理念之二,與時俱進,探索多種方式推出惠民演出。從第7屆開始,雜技節推出廣受老百姓歡迎的馬戲大篷,打造“百姓雜技嘉年華”,票價最低時僅為10元,演出場場爆滿,觀眾席位從一千多個增至三四千個,演出由一天兩場改成三場、四場,仍供不應求。“馬戲大篷里能真正體驗到‘人民 大眾的節日’的濃濃氛圍,有時一天能吸引上萬名觀眾。”曾承辦過三屆馬戲大篷演出的吳橋群藝馬戲團的于金生說。據不完全統計,馬戲大篷表演吸引了幾百萬人次觀看,成為吳橋雜技節最主要的惠民演出場地。此外,從第9屆開始,吳橋雜技節采取政府補貼、企業贊助等方式面向社會和大眾推出一定數量的低價優惠票。 “今年上演的‘國際馬戲嘉年華’,仍是本屆雜技節惠民活動的主要載體,它是在馬戲大篷基礎上的又一個突破性創新發展。”李新杰稱,今年要倡導“文化+”理念,就是以低票價馬戲大篷演出為核心,以特色餐飲、互動游藝、創意集市和商業會展等為綜合體驗,吸引觀眾,提升市民假日文化的品位,將雜技節與旅游、假日經濟等融合發展。他說,本屆雜技節上各種雜技惠民、公益演出近60場,是歷屆雜技節惠民演出最多的一次。 一個節慶活動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大眾的關注和參與。雜技藝術源于民間,回歸大眾才能找到生命之源,雜技之花才能常開常新。 在當前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文化也進入了以文化投入、生產、消費的理性回歸為特征的“新常態”。本屆雜技節執委會副主任、文化廳副廳長李建華稱,第15屆吳橋雜技節提出“新常態·新雜技”的理念,強調“在發展中傳承文化生態、在開放中保護文化生態、在創新中培育文化生態、在包容中涵養文化生態、在傳播中弘揚文化生態”,著力改善雜技文化生態。“雜技藝術之花只有回歸民間的肥沃土壤,成長于良好的文化生態中,才能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從兩年一屆到“永不落幕” 如何讓兩年一屆的雜技節,變成“永不落幕的雜技節”,如何讓雜技藝術之花從雜技節賽場盛開到吳橋、滄州、河北的土地上,成為業界人士探索的新課題。 當下,民眾對文化消費的更高需求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創新”成為發展的重要引擎。李建華稱,吳橋雜技節必須自覺適應新常態要求,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以雜技節為“龍頭”引領雜技文化產業向縱深發展。“唯其如此,我們才能在中國雜技文化之鄉,看到漫山遍野盛開的雜技之花”。 回眸28年,吳橋雜技節邁向產業化的步伐從未停歇。1993年,“吳橋雜技大世界”正式建成開業,第一次大膽嘗試冀港合資,以股份制企業推動雜技旅游文化產業發展。2009年,吳橋雜技博覽園盛裝亮相,中旅集團投資5億元聯手吳橋發展雜技產業。據滄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肖華介紹,如今,滄州有雜技演出團體56家,雜技學校5家,雜技道具制作企業8家,雜技旅游景區1家,全市雜技產業從業人員約3萬人,全年雜技產業總產值達6億元以上,已經形成集雜技人才培養、雜技商品生產和觀光旅游為一體的雜技文化產業鏈。“過去吳橋藝人曾因雜技走向世界,今天世界又因雜技聚焦吳橋。” 回眸28年,我們可以清晰地描繪出吳橋雜技節辦節模式的發展軌跡:從政府主辦,到“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再到今年“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注重效益”的最新模式。吳橋雜技節一步步改革創新,放開手腳,走向民間,面向市場,謀取雙贏或多贏。 李新杰說,今年雜技節辦節理念之所以加入“注重效益”,就是在明確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同時,強調雜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即推動雜技節與休閑旅游、商貿會展等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雜技節品牌影響力和平臺效應,努力將雜技節的品牌價值逐步轉化為市場優勢、產業優勢,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本屆雜技節推出的‘國際馬戲嘉年華’就是雜技節與娛樂休閑和旅游產業相結合,建設雜技產業園區,打造‘永不落幕的雜技節’的一次試水,一次有益嘗試。” “政府死死抱著雜技節不放,只會越辦越‘死’,要激活雜技節,只能走市場化之路。”李建華稱,雜技節的市場很廣闊,雜技節要想走得更遠,必須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與市場有機結合起來。 2009年,吳橋雜技節第3屆國際雜技商演項目洽談會上,來自吳橋雜技大世界的《鼓韻》與法國演出商簽訂了一年的商演協議,節目從雜技節的舞臺走到了法國大大小小的劇場。為期9天的吳橋雜技節,顯然無法滿足人們對雜技藝術的長期需求。吳橋雜技節開始利用“市場運作“的模式,進行商業巡演,延伸雜技節的產業鏈條。第12屆雜技節結束之后,雜技節組委會推出了吳橋雜技節獲獎節目“中華行”全國巡演,歷時1個月,足跡遍及沈陽、哈爾濱、長春、寧波、杭州等15個城市,大大提升了吳橋雜技節的品牌影響力。 本屆吳橋雜技節明確提出以“創新”的理念打造“雜技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在舉辦地及辦節時間上也進行了創新,實現了辦節模式的又一次全面創新。李新杰說,首次設立了石家莊和滄州雙會場,兩個城市一個凸顯城市文化,一個主打吳橋雜技的鄉土味道,兩地合力,統一謀劃,協調聯動,突出各自特色。其次,將辦節時間調整至國慶節長假,能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假日文化消費的需求。“這一創新,目的是凸顯河北特色文化對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讓雜技藝術給文化旅游注入更豐富的元素,希望能夠帶來不錯的延伸效果。” 有專家稱,以節招商,依托節慶活動,帶動當地“吃、住、購、娛、游”的綜合一體化發展,正在成為地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新趨勢。雜技藝術與旅游資源深度融合,走產業化發展之路,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最終必將讓吳橋雜技節成為“永不落幕的雜技節”。 |
關鍵詞:吳橋,藝術節,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