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城滿族自治縣:建設教育園區 拉動縣城“長大”
今年4月,寬城中小學運動會在民族教育園區舉辦。朱建軍攝 地處狹長的山谷地帶,寬城滿族自治縣縣城發展一度很受限制:縣城建設長期拉不開架勢,只能在瀑河兩岸局促地打轉轉。由于縣城這個“龍頭”昂不起來,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全縣城鎮化建設進展緩慢。 如今,驅車出寬城縣城沿迎賓街向西,穿過一條長長的隧道,大約10分鐘后,一座現代化的新城赫然出現在眼前。藍天白云下,一棟棟紅色樓房整齊排列,一棵棵行道樹碧綠挺拔,寬闊的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隨著縣城范圍跨過瀑河,全縣城鎮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縣城“龍頭”昂起的背后,是寬城走出的一條教、產、城一體發展,推動城鎮化建設的新路子。在統籌城鄉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該縣以實行“三集中一覆蓋”和建設民族教育園區為平臺和抓手,聚集人氣和產業,壯大發展的內生動力,闖出了城鎮化建設的新天地。 因教建園:提升城鄉綜合教育水平 “這里教學條件好,有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每間學生宿舍內都設有衛生間和洗漱間,能夠在這么好的條件下學習生活,我真高興。”9月14日,來自湯道河鎮偏崖子村的寬城三中九年級(1)班學生石佳興奮地說。 和石佳一樣,在寬城,農村孩子享受到了同城里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 寬城是承德市面積最小的縣,全縣18個鄉鎮,205個村,總人口只有25.1萬人,具有自然村落多、人口總量小、居住分散的特點。“原來一個鄉鎮一所初中,一個村一所小學。”寬城滿族自治縣教育局局長王子文介紹,2006年之后,隨著人口增長放緩,農村學校生源少、教育資源分散落后等問題凸顯出來。與此同時,不少農村家庭學生迫切希望進城就讀,給縣城學校帶來巨大壓力。“當時縣城唯一一所初中的班容量達到70人以上,而有的鄉鎮中學全校學生還不到100人,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矛盾突出。” 如何用有限的財力,改變這種冷熱不均的局面?在認真研究國家教育政策、充分走訪調研問卷基礎上,寬城確定了“高中向園區集中、初中向縣城集中、小學高年級向鄉鎮集中、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向自然村覆蓋”的“三集中一覆蓋”發展思路。 2010年5月,寬城投資5億元的民族教育園區開工建設,2012年9月投入使用。“我們將原來的3所高中合并為一所,遷入園區。”王子文介紹,園區內還新建了一所職教中心、一所初中,配建了圖書科技館、體育館、文化展演中心等場館。目前,園區內共有學生7000余人,教職工700余人。民族教育園區,成為該縣整合教育資源、調優布局、提高辦學效益的龍頭項目。 與此同時,寬城將原來的28所初中合并為4所,全部放在了縣城,實現了初中向縣城集中;將18個鄉鎮學校劃分為寬城、峪耳崖、板城、湯道河四大學區,將原有的鄉鎮中學校舍改為寄宿制小學,實現了小學高年級向鄉鎮集中;把原有的農村小學改建為教學點和幼兒園,滿足了幼兒就近入學的要求。 “通過‘三集中一覆蓋’,有效統籌了城鄉教育資源,全縣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教學質量和水平大幅提高。”王子文說。 依園興城:教產城實現一體發展 9月13日,與教育園區僅一路之隔的神栗花園劍橋郡售樓中心,來自峪耳崖鎮的劉鳳安夫婦二人正在挑選房子。“孩子上高中了,就近買房方便照顧。”劉鳳安說,盡管園區離中心城區較遠,但考慮孩子上學,還是準備購買。 教育連著千萬家。高中集中到園區、初中集中到縣城,帶動了農村人口向縣城聚集。“爸爸媽媽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我上初中時就進了城,找了工作,買了房子。”寬城民族一中高三(2)班學生劉穎告訴記者,他們班像她這樣的同學就有10多位。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吸引農民進城不難,關鍵是要讓他們能夠待得住、過得好。”寬城滿族自治縣縣長崔萬峰說。為此,該縣大力推動教育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相關產業迅速向這里聚集。而隨著園區周邊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現代商貿城、中醫院、生態快捷酒店、神栗小區等一大批項目開工建設、竣工啟用,現代服務、文化旅游、電子商務等產業迅速發展,不僅保障了群眾基本生活條件,還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確保了隨子女入學而進城的農民在縣城真正立足。 寬城民族教育園與縣城建設的同步推進,既疏解了老城區各種壓力,又開發了新城區,縣城面積擴大了一倍多,從6.7平方公里增加到14.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32%提高到了43%。人口聚集效應明顯加強,縣城人口由3萬人增加到8萬人。 此外,農村小學高年級集中到鄉鎮,也推動了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鄉鎮政府所在地面積也擴大了近40%,人口增加了30%。 城興業旺:教育與產業良性互動 寬城民族教育園的勃興,為縣城聚集了人氣,更增強了發展的內生動力。河北廣盛居陶瓷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對此深有體會。 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瓷酒壇、精品瓷器生產企業的當家人,王新一度有個“心病”:制瓷技術工人外地人多、流動性大,公司幾次想擴大生產規模,最終都擱淺了。民族教育園的崛起觸動了王新,他找到寬城職教中心,希望職教中心定向為廣盛居培養“本土”制瓷技工。雙方一拍即合。 今年18歲的高志強,已經學了一年的制瓷技術,雖然還不能獨立制作,但他覺得這門手藝挺有意思。關鍵是就業不愁,讓這位顧家的農村娃心里踏實不少。 “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學生。”職教中心常務副校長張克雷介紹說,該校曾專門針對縣域企業做了一次用工調查。根據摸底情況,開設了機電、財會、農林、綜合四個專業部,并與天寶、京城、兆豐、盛豐等規模企業集團合作,為其定向培養人才。 同時,開展“送教下鄉”活動,與各鄉鎮合作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開展“送教進企”活動,對企業現有工人進行技能培訓,提高操作水平。 目前,寬城產業聚集區已經進駐幾十個項目,這些項目全部投產后,將會有2萬多個用工缺口。特別是,進入聚集區的項目大多為新型工業項目,需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為縣職教中心招生提供了機遇。而2015年寬城成功創建國家級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示范縣,為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可靠保障。 “經濟發展是城鎮化的堅實支撐。教育與產業良性互動的局面初步形成,為寬城城鎮化的內涵式發展提供了更強的動力。”崔萬峰信心滿滿地說,寬城將充分利用好教育園區建設這個教產城一體發展的重要平臺和抓手,進一步搞好規劃,完善配套公共設施,吸引更多人口聚集,注入經濟發展活力,推動城鎮化再上新臺階。
|
關鍵詞:教育園區,縣城,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