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文化界人士為三地演藝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8月12日上午,由省文化廳主辦、河北演藝集團承辦的“2015年京津冀演藝發展論壇·河北”在石家莊舉行。來自京津冀三地文化廳(局)、京津冀三地演藝聯盟、河北各市及擴權縣文化部門、河北演藝集團、河北省戲劇節部分參演院團等單位的主管領導以及省內部分專家圍繞“創新合作理念,推動三地演藝事業融合發展”的主題積極建言獻策。 突破地域限制實現資源共享 “所謂創新合作理念,首先要突破地域限制。”河北演藝集團總經理袁桂岐認為,“應該在演藝聯盟的平臺上,加大院團合作、人才合作,每年根據不同的藝術形式聯合創排劇目,互相選派人員交流學習等,真正以開放的胸懷加大合作交流。同時要聯合籌劃品牌活動。” 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海君說:“京津冀三地需進一步加大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在三地聯盟的大平臺上,進一步豐富和整合資源共享平臺,讓三地文化機構能共享這個平臺。” 北京市文化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呂先富表示:“北京有3臺劇目參加京津冀舞臺精品(河北站)展演活動,如今三地政府采購平臺開放,三地相互采購劇目很多;共同搭建平臺,共同創作和謀劃可以多層面推進,實現演藝資源統籌;協作力度加強,項目合作和人才合作應該優勢互補,比如在很多項目上京津相關制作單位理念更新、機遇更多,而河北的人才基礎和培養是非常強的,因此三地應該互通互補。” 同根同脈保持特色謀創新 “京津冀同根同脈,突出表現在文化方面。”河北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建華表示,“歷史上京津冀三地文化一脈相承,多種藝術形式保持了高度一致。在新的文化業態中,三地有著共同目標、共同追求,同時還具有相互借鑒的優勢。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文化先行有必然性以及血脈相連的客觀性。三地文化協同發展前景廣闊、任務艱巨,需要不斷認識、不斷破解。” 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藝術處處長張春雨說:“京津冀三地風俗文化和審美是相通的,這是共同進步的基礎。表演藝術這種形式本身需要交流和溝通,找對方向、依托基礎,協同發展的前景是樂觀的。但共謀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個漫長磨合的過程。” “能夠在大平臺上共謀發展,對京津冀三地而言都是難得的契機。”河北省藝研所副所長趙惠芬認為,“協同發展不等于同化發展,京津冀三地都有很多有特色的藝術門類,在三地協同發展、合作共贏的過程中,既要汲取先進經驗,也不能丟掉自身特色,應在傳承中創新,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讓好作品走到百姓中間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院長龐彥強認為:“要謀劃好的項目和好的活動。就過去所組織的精品展演、優秀劇目展演來看,有些劇目是‘精品’不夠精,‘優秀’不夠優。不能真正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的文化產品即使演出也沒有市場。如今協同發展,應形成統一的生產標準,提升質量和水平,創作出真正讓人民滿意、讓老百姓歡迎的劇目來。” 天津北方演藝集團副總經理鐘海認為:“三地的演藝聯盟和文化框架建設,在激活文化市場、促進文藝創作的同時,讓文藝作品更好地走近百姓。希望三地加大縣級的文藝交流,真正想辦法讓更多百姓看上好作品。” 河北省藝研所所長周大明表示:“文化認同感和親近感是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三地的文化演出單位通過合作,應針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觀眾打造劇目,讓更多的藝術團體有市場,讓更多的觀眾有戲看。” |
關鍵詞:協同發展,京津冀,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劇目,發展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