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兒媳詮釋“大孝至真”的美麗情懷
翟翠英是河北石家莊新樂市邯邰鎮堅固村的一位農婦,她在丈夫去世后,把共同孝敬養父作為重新擇偶的條件,堅持帶著前夫的養父出嫁,再婚另組家庭后,和丈夫一起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孝養前夫養父的故事傳為佳話。2008年,翟翠英帶著養父嫁給了憨厚的劉書義。在7年多的時間里,翟翠英和劉書義如親生兒女一樣對老人悉心照顧。 “夫孝,德之本也。”孝心是我們作為人的本能,是構建和諧家庭的法寶,也是一種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公民義務觀。現實社會中,我們對于有直系血緣關系的親人長輩盡孝盡愛容易做到,這是小孝。然而,如果要求一位兒媳將已故丈夫的養父視如親人,縱使改嫁依然留在身邊悉心照顧,就絕非易事了,這是大孝。這樣的孝道,需要的是滌蕩浮華的心境,倚仗的是大愛無疆的情懷,更離不開至真至美的人格修養,所有這些,翟翠英都做到了,她用真真切切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演繹了生動一課。 與翟翠英的至真大孝相比,許多人甚至不能將本應踐行的孝道“行于當前”,則著實渺小了不少。至真大孝,是翟翠英為社會道義高地平添的一道堅強基石,不僅破除了“久病床前無孝子”的魔咒,更將中華孝義的內涵無限延伸,對于所有需要盡孝的人,這都是一堂實實在在、頗為難得的教育課,需要我們品味并真正的學習踐行。 之前網上流傳著一種“親情計算器”,其計算的結果證明,兒女陪伴父母的時間真的是相當有限,也提醒著我們每個人,盡孝確實等不起。當你把時間推向于明天時,就意味著你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一天,當你寄望于自己“有條件更好的盡孝時”,可能你已然錯過了所有的機會。孝的最高境界是尊,唯有不較形式的“行于當前”,唯有不計條件的“傾心付出”,孝才會有真的傳統彰顯和成色詮釋。 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并正在步入“老齡化”之列。面對這樣的現實困境,我們尤其需要大力倡導孝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以己之力讓“空巢老人”漸漸在我們的身邊減少,讓“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成為常態。唯有這樣,大孝大義才能真正浸潤人心,令社會福澤綿延,我們每個人也才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倡導者、實踐者。(劉進) |
關鍵詞:翟翠英,前夫養父,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