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不動搖——“溝域經濟”啟示錄
沿著生態優先思路,邢臺縣北河村種植食用玫瑰,富了農民,美了環境。記者趙永輝攝 如何處理經濟增長和生態保護的關系,是許多地方扶貧開發繞不開的話題。 發展“溝域經濟”也面臨兩種選擇,是單純“靠山吃山”拼資源,還是“養山富山”,與巍巍太行和諧相處? “溝域經濟”建設者的選擇是:生態優先,追求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共贏。 一場洪水兩種結局,建設者在成敗中達成共識: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溝域經濟”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 大自然是無情的,也是公道的,總是給尊重其規律的人以厚報。 前南峪被冠以“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源于1996年那場洪水。1996年8月,連續數日大雨引發山洪,洪水所及,梯田被毀、山體滑坡,有的村莊也被淹沒。然而,前南峪8000多畝山場卻沒有一處受損,十幾萬棵樹沒有一棵被沖走。清水潺潺、綠樹成蔭,前南峪成為汪洋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洪水走了,一個道理印在山區群眾心里:綠化荒山、植樹造林能保持水土、抵御災害。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溝域經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被洪水沖毀農田和村落的邢臺縣南溝門村,洪水過后大力開展荒山綠化。沙河、武安的一些礦老板,也開始由“靠山吃山”挖山開礦,向“養山富山”綠化荒山轉變,紛紛承包荒山,造林綠化,力求把欠大自然的賬還回去。 前南峪村也沒有就此止步,而是推進“溝域經濟”向縱深發展。 和許多地方一樣,依托大山豐富的礦藏,前南峪村上世紀八十年代創辦了化工廠、冶煉廠,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然而,這些企業在掙來真金白銀的同時,也排出污水、冒出黑煙,破壞著生態。 保生態還是要效益?前南峪人糾結過,但是,最終“生態優先”理念占了上風。他們舍棄每年800多萬元的收入,關停污染企業,把發展重點放在生態旅游上。 亂挖濫伐、發展污染企業不可取,守著荒山禿嶺苦熬也走不通。內丘縣林業局局長蔡風海認為,發展“溝域經濟”首先要讓荒山綠起來,以綠帶富。轉變山區發展方式,培育經濟增長點,必須牢牢把握生態環境這個根本,把生態優先原則貫穿山區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用不斷改善的生態環境,提升山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生態優先并非放棄經濟效益,而是長中短效益結合,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兼顧 在沙河市紅石溝生態休閑農場,負責人張保國指著山上的松樹和蘋果樹告訴記者,這些松樹已經種上12年,剛剛成材,蘋果樹種上2年了,明年到盛果期一畝收入就2萬元。松樹和蘋果樹效益對比,一目了然。 經濟林能夠產生經濟效益,道理是淺顯的。但是,做起來并非就能一帆風順。 內丘縣農民閆振國做石材生意賺了些錢,在自己承包荒山綠化的同時,想帶領鄉親們共同治山種樹。當他把核桃樹苗免費送給鄉親時,結果出乎意料,許多人拒絕了,“核桃樹栽下去,三五年不見果,我們吃啥?” 如何把治山的生態效益與群眾的眼前利益結合起來? 在發展“溝域經濟”過程中,各地根據不同的山體條件、生產傳統,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同樣是林下立體種植,沙河市紅石溝生態休閑農場林下種的是雜糧、菊花,內丘北賽生態經濟示范區林下種的花生、大豆,崗底村林下卻養了柴雞……一地兩用,林下空地給農民帶來了“額外”收入。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在山勢較低的淺山丘陵區,大量栽種蘋果、核桃、梨等果樹。在山勢較高的深山區,則“山頂松柏戴帽,山中板栗纏腰,山腳蘋果梨桃”。開發得當,一座山就是一個果園、一座“綠色工廠”。 搞生態建設并非放棄經濟效益,而是兩手抓、兩手硬。堅持長中短效益結合,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兼顧。這已成為“溝域經濟”建設者的共識。 生態優先夯實發展基礎,由“要我做”變成“我要做”,生態紅利催生群眾生態自覺 發展“溝域經濟”引發生態紅利,在綠水青山中受益的群眾,由最初的“要我做”,變成如今的“我要做”,迸發出更大的生態自覺。 數年前,閆振國承包50畝荒山種上了板栗、蘋果,別人家的蘋果一兩塊錢一斤,他家的在北京1個賣到八塊,還供不應求,因為他是綠色種植,全程監控,網上銷售。近兩年,他又成立合作社,承包了萬畝荒山發展“溝域經濟”,走起了“農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品電商化,電商富民化”的道路。 上閻莊,是行唐縣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的山村。在這里,曾經“守著大山就是守著窮”的觀念正在被顛覆。林下養豬,豬肉價格高出一般豬肉10元/斤,林下養雞,雞蛋賣到15元/斤,綠色雜糧有多少賣多少。村民劉三根介紹,自從把土地流轉給神樹灣生態農業開發園發展“溝域經濟”,荒山種上了果樹,樹下種雜糧、養柴雞,家里一年有了三五萬元的收入。 “只有將葉子變成票子,才能從根本上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使生態優先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前南峪村黨委書記郭天林說。 人改變了環境,環境反過來改變著人。在前南峪村,每年大量的果樹都要剪枝,田邊街巷曾堆滿樹枝。現在,樹枝成了秸稈氣化站的原料,村民只要把樹枝交到村里的氣化站,就可免費用氣取暖、做飯。如今,別說是樹枝,就是廢紙屑、煙蒂,街上也不見了蹤影。 在“溝域經濟”生態紅利的影響下,恣意破壞山水植被的行為正在得到改變,太行山正變得越來越美麗。
|
關鍵詞:生態,溝域經濟,啟示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