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項目引入工商資本破解融資難 幫8萬農村人脫貧
日前,13位企業家齊聚滄州市扶貧辦,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在規劃中的沿307國道香菇產業帶發展規模香菇種植項目。建設項目找扶貧部門,這還是頭一次。市扶貧辦負責人說:這些企業即將建設的都是扶貧項目,項目建成后,當地貧困農戶有股權證,企業在受益的同時,要給持證的貧困群眾固定分紅,這樣的項目國家大力扶持,也是全市各級扶貧部門大力支持發展的重點。 引入工商資本實施扶貧項目,是滄州市近年來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創新之舉。解決貧困群眾長久脫貧致富的問題,關鍵是讓老百姓長久增收。對此,該市在抓好產業規劃引領、定點幫扶、勞務技能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等扶貧開發工作的同時,探索推行了工商資本實施扶貧項目的模式。 “大企業擁有先進管理經驗和資本優勢,把這些企業和貧困群眾捆綁起來共同發展,用扶貧資金進行扶持,而扶持資金以股權形式分到貧困戶,貧困群眾不承擔風險,持股權證每年都能拿到固定分紅。”市扶貧辦負責人介紹,貧困農戶還可用自有資金、土地一同參股,并到合作社打工掙薪金,這一模式解決了貧困群眾因缺乏資本投入難以增收脫貧的問題。 在這一模式推動下,獻縣引進北京工商大戶投資創辦了蔬果科技示范基地,其中一期投資2552萬元建日光溫室100棟、春秋大棚200個;海興縣榮發食用菌種植合作社與天津一客商合作建設食用菌集約化生產項目,開發鹽堿灘涂500畝……僅去年,全市就投入專項扶貧資金3.5億元,撬動近20億元工商資本投入“牧、菜、菌”三大扶貧產業,興辦120個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創建2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基地。貧困農戶近年獲得的“四金”(土地租金、分紅股金、打工薪金和承包收益金)收益達9.2億元。全市去年解決了8萬貧困人口的增收脫貧問題,并使吳橋、東光、孟村三縣提前脫貧出列。據悉,按照全市扶貧開發規劃目標,今年將再幫8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目前,全市有34.7萬名扶貧對象。為讓他們盡快脫貧出列,今年該縣把產業扶貧作為一條主線,引入工商資本實施扶貧項目,力求精準扶貧。 為此,滄州市今年將重點推進食用菌這一扶貧產業發展。食用菌不受土地條件制約,可在海興、鹽山等鹽堿地上發展平菇種植,而在西部的獻縣等小棗產區發展香菇項目最為適合。據專家介紹,棗木上生長出來的香菇品質最好,面對京津的大市場,有很大發展空間。食用菌效益是傳統大宗作物種植的60倍,立足抓好食用菌產業發展,滄州市已對今年新一輪建檔立卡的674個貧困村逐村完善了扶貧規劃,確定產業發展布局:按照“優勢區域更加集中、特色更加顯著、方向更加明確”的原則,重點突出“一片、一帶、一區”三大優勢帶建設。“一片”即以平菇為主,在運河以東,包括海興、南皮、吳橋、黃驊、滄縣東部,以平菇、白靈菇、茶樹菇等生產為主;“一帶”即以香菇為主的產業帶,在運河以西,包括獻縣、肅寧、泊頭、青縣、滄縣西部,以香菇、雞腿菇等生產為主;“一區”即特色珍稀菇產業區,主要包括運東地區的鹽山、孟村、東光、吳橋等縣,以黑木耳、白木耳、草菇、靈芝等生產為主。 |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