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業一家不要”是環保宣言書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即將出臺,三地合作發展路徑也日漸清晰,在環保層面上,河北將如何承接北京大批產業?昨天,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在代表團駐地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河北不會承接一家污染企業。他同時表示,治理霧霾不能各自為政,否則效果不會理想。(3月5日《京華時報》) 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和要義還是要發展。這就離不開而且要最大程度的推進產業的轉移和融合。北京、天津等產業轉移到河北,這個過程,就有不少的公眾關注,是否有污染的企業會轉移到河北來。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保廳陳國鷹廳長“污染企業一家都不承接”的話算是給公眾一顆“定心丸”。 應該說,陳國鷹廳長“污染企業一家都不要”這樣的話語,具有極大的感召力,特別是對普通百姓來說,是早就期盼的。但是,一旦落實到具體的招商引資中,落實到環保審核和治理這樣的現實當中,確實需要環保部門“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需要的則是長久持續的治污決心和治污智慧。 新任環保部長陳吉寧曾指出,過去環保執法過軟過散現象是存在的。這就造成了一些企業只顧著掙錢,而忽視了對污染的治理。而環保部門在整個經濟發展和環境執法方面,又處于邊緣和被動的局面。所以,即便是經濟發展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卻成為空氣污染的“難民”,不管是官員還是普通百姓,誰都沒能擺脫。這樣被動的局面下,環境治理只有知恥而后勇、后來居上,才能打破環境污染的尷尬。 對于污染的治理,京津冀有過比較成功的先例。“APEC藍”就是這樣的例子。但這樣的例子,是以短期的形式來完成的,雖有成功經驗,但還需要進行完善。對于京津冀特別是河北來說,既要阻止污染增量的出現,更要消滅既有存量,是個不小的難題。因為存量對于河北來說,是河北經濟發展中企業發展的產物,消滅存量,就必須加大對現有企業治污的投入,會短期內加重企業的負擔。但從長遠來看,企業注重污染治理,從信貸、市場發展,將會有一個長期的利好,其社會形象也會得到公眾的認可。所以,正如陳國鷹廳長所言,只有傷筋動骨,才能換來環境的脫胎換骨。 對污染企業的拒止,不僅是不讓污染企業進河北,這是一個基本前提。還要對現存在京津冀的企業和其他類型污染源進行有效治理,這就需要聯合執法和統一政策,要充分研究一省兩市的經濟發展特點、人口和城市發展實際,推進聯合執法的有效形式,只有這樣,才能打破各自為政的弊端,徹底堵住“污染惡鄰”現象。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訪上海團時曾指出,“經濟發展不能再任性了”,也非常幽默地指出,空氣污染治理“不能只靠借東風,事在人為”。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更具指導意義。這就需要區域間的整體經濟結構轉型,需要治理體系縱向到底的執法力度和橫向執法的寬廣胸懷和智慧,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更是事在人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部分,報告特別強調了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先期可以大有可為的部分,把生態環保和產業升級轉型并行提升,可見,兩者并不相悖,反倒是可以相互促進。 不管是總書記切中要害的講話,還是政府工作報告的突出強調,都需要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布局,需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以撥云見日的智慧來實現。 用五年時間實現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用十年時間實現藍天白天更多的目標。這樣的目標自信,來源于體制機制優勢,更應該來源于包括環保部門在內的,京津冀這個共同體對治理環境的事必躬親。“污染企業一家不要”,是對公眾期待良好環境的承諾,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改善環境的宣言書。(張立) |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污染企業,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