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京冀產業對接“上道”了
1月19日,北京市經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廳在石家莊共同簽訂京冀醫藥產業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協議,這意味著北京首個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式落戶河北滄州。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雖然已經有部分北京企業搬遷至河北等地區,但都是以個體的方式進行,類似這樣行業內數十家企業集體落戶河北還是第一次。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認為,京冀此次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工作為未來京津冀下一步產業協同發展開了個好頭,很多經驗值得研究、借鑒,也可以更廣泛地應用在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相關工作中。 產業對接,園區“上臺打擂” 生物醫藥產業是國家確定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長期以來,由于受環境壓力、資源消耗、土地緊張等因素影響,導致生物醫藥產業鏈的諸多環節在京發展受到制約,近兩年來已有部分制藥企業陸續遷出北京,較多新藥產品難以落地和實現規模化生產。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經信委聯合市食藥監局,于2014年5月份啟動了“促進京津冀區域協作、完善首都生物醫藥產業鏈”專項工作。工作組邀請津冀5個園區“上臺打擂”,最終河北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據介紹,該開發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具備工業蒸汽、工業氣體供應及危險廢物處理能力,毗鄰的黃驊港可提供液體化工原料裝卸、倉儲等,適合發展化學原料藥。不過,更打動企業的是這里的軟環境。滄州市委副書記、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丁繡峰表示,新區承諾對所有入園的北京醫藥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確保項目要件齊備后30天內辦完所有手續,充分滿足企業投資發展需求。記者了解到,目前園內建設用地處于待供狀態,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園區主體路網工程4月底前全部完工,整個產業園已“萬事俱備、只待北京藥企入駐”。 按照雙方協議,京冀兩地將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則在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共同建設國內先進、國際一流的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園區占地6.1平方公里,總投資61億元。19日,首批22家北京企業在現場簽約入駐,主要涉及化學合成、純中藥提取和生物醫藥技術服務支撐等領域。其中,既有北京四環制藥這樣在國內心腦血管藥物居領先地位的領軍企業,也有北京泰德制藥這樣主營業務收入全國百強企業。 機制創新,組建利益共同體 京津冀協同發展,須跳出一畝三分地,結成協同創新共同體。北京市副市長張工認為,“協同創新共同體首先是利益共同體,其次也是責任共同體。” 以往,一個企業從一個地區轉移到另一個地區,往往涉及稅收的征收問題,如何分配好產業轉移的稅收是利益共享機制的核心。 以企業所得稅為例,按照相關規定,企業分公司的稅收要匯總到總部進行繳納,總部地區政府再依據分公司繳稅比例給予當地適當返還,返還原則、比例政策都沒有明確,導致總部所在地在稅收征收方面處于優勢地位。去年10月,京津冀三地在廊坊市固安縣簽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稅收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三地將建立稅收利益協調機制。 北京市經信委王穎光介紹,此次產業轉移采取了企業總公司注冊在北京、分公司注冊在河北的形式,但分公司產生的稅收和收益向河北傾斜。“只要在相關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我們愿意最大程度讓利給河北。希望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做大新興產業這個蛋糕,共同打造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首都經濟圈。” 記者了解到,我國醫藥行業主要實行“屬地”管理,此次產業轉移另一項機制創新就是對企業實施異地監管。目前,北京市食藥監局正在與國家食藥監總局落實政策細節,計劃下一步對轉移進入該地區的北京企業實施跨區監管。 產業協同,實現多方共贏 生物醫藥園的建設對企業、開發區和兩地政府均具有重大積極意義。 北京康辰藥業董事長王錫娟表示,企業生產環節放在河北,可以解決原料藥缺失、供應不足的問題,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同時享受北京的科技資源優勢和河北的低成本優勢。 對與北京合作區域來說,可以成批次地引進高端制造業重大投資項目,未來可形成較大的產值和稅收,帶動當地的產業轉型升級。 對北京而言,通過產業鏈上游和下游的合理分工,北京將利用人才優勢重點打造研發中心,有利于構建首都“高精尖”結構。同時,企業通過布局調整,獲得了更大的空間保障,利于擴大產品生產,再以產業化發展反哺科研,形成良性循環的自我發展能力,最終將推動北京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認為,通過政策創新,讓企業主動出京,落戶河北,具有廣泛的示范效應,可成為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途徑。 |
關鍵詞:京津冀,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