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協1號提案連續三年談“治霾”
1—10月,全省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去年增加了17天,全省PM2.5和PM10同比下降10.6%和11.3%;石家莊、唐山、衡水已初步完成PM2.5和PM10的源解析工作,滄州、邢臺等市正在開展類似研究,科學治霾取得了初步成效。 12月1日,河北省政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1號提案督辦情況。省政協秘書長郭大建表示,圍繞今年的1號提案《科學治霾,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中所提意見建議,各承辦部門深入開展提案辦理,有力促進了河北省大氣污染治理。 從2012年到2014年,省政協1號提案連續三年聚焦大氣環境治理。 2012年,民盟河北省委提出的《關于改善和提高省會大氣環境質量的建議》被列為1號提案。 2013年,省民盟、省民建及張愛榮等7名委員共提交10件提案,圍繞治理大氣污染建言獻策。這10件提案“打包”組成了1號提案《推進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 今年,郭斌委員以省民盟界別提交的《科學治霾,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兩會期間本報曾作報道)被列為1號提案,其主要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目前河北省大氣污染治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指出河北省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科學研究不足,對霧霾成因、機理、二次污染物的轉化、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處置措施等還缺乏深入研究;以及河北省經濟發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等與大氣污染治理之間的矛盾。 第二部分對改善河北省大氣環境質量提出建議,指出為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問題,應加強科學研究,在成因機理、污染源解析、污染物二次轉化、治理路徑、有效措施等方面下功夫。 “各地都很重視治霾,卻不清楚該怎么取治理”,郭斌委員向大會提交1號提案時表示,由于缺乏科學對措施,目前的治霾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感覺,因此在提案中建議加強科學研究,明確大氣污染治理目標,發揮科技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支撐作用。 辦理:科學治霾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的1號提案由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和有關副主席督辦,省環保廳、省科技廳為主辦單位。今年年初,省政協主席會議審議通過了《省政協2014年1號提案督辦方案》,提出要通過1號天的辦理,推動用科學、法治的方法和手段治理大氣污染,把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進入到科學、規范的軌道上來。 一年來,省政協連續不間斷督辦1號提案,各承辦部門圍繞1號提案所提意見建議開展提案辦理,有力促進了河北省大氣污染治理。 推進“治霾”科學決策,今年8月,河北省成立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等15位省內外專家組成的“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咨詢委員會”,對清華大學和河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研究開發的《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三年強化行動方案及空氣質量目標管理動態評估系統建設》進行了評估,為河北省2015—2017年實現大氣污染治理的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強化科技支撐,綜合運用科技手段治霾。河北省實施了“引智共建藍天計劃”,面向國際國內積極引進環保新技術、新工藝和人才。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科技資金,在今年項目安排和明年預算中,投入科技資金1億多元,布局和實施了60多項重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啟動“智慧環保”建設,河北省已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天地一體化”立體全覆蓋監測省域的省份。目前,河北省多地市已陸續開展了大氣污染物源解析研究,石家莊、唐山、衡水已初步完成PM2.5和PM10的源解析工作,滄州、邢臺等市正在開展類似研究,科學治霾取得了初步成效。 追訪:“治霾”根本是減少污染物排放 “從縱向的比較和感受來看,河北省治理大氣環境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了遏制,但從國家環保部公布的名單看,河北省部分城市依然空氣質量黑名單上的常客”,郭斌委員表示,治理大氣污染,再現碧水藍天是一場生態馬拉松,我們依然在路上。 郭斌委員是河北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也是連續三年省政協1號提案的執筆人,曾多次參加河北省和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會議,是河北省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首席專家。 在新聞發布會結束后,郭斌委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如近期百姓津津樂道的“APEC藍”,治霾的根本就是減少污染物排放。 據統計,APEC會議保障期間(11月1日—11日),全省優良天數平均為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3天,全省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31.1%、31.8%、38.3%、20.6%。 郭斌委員認為,APEC會議期間對霧霾的治理措施就像退燒藥,“應急卻不治本”。他說,“目前我們對霧霾的治理和研究已完成了初步診斷,接下來就該開藥方了”。郭斌委員表示自己將持續關注霧霾治理,建議在科學治霾的基礎上,還要做到“精準治霾”。針對城市揚塵、硫酸鹽、機動車尾氣等不同污染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逐項減少污染源的排放,最終實現空氣質量好轉。 |
關鍵詞:1號提案,治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