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戰役”不能讓油品質量拖后腿
漫畫:減少吞“油”吐“霧” 第五階段車用汽油國家標準18日正式公布。提高質量,標準先行。新標準的出臺是國內相關部門和石油煉化企業積極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現車油匹配,在汽車使用環節大幅度降低PM2.5排放、治理霧霾污染的重要一步。 國內車油不匹配現象長期存在,就是因為高品質成品油標準遲遲不能出臺,油品質量遲遲得不到提高。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鐘南山曾呼吁,應加快對國內油品質量的升級,盡早實行硫含量不大于10ppm第五階段車用汽油標準。 此次第五階段車用汽油國家標準公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霧霾治理要抓住標準升級這個“牛鼻子”,進而推動油品質量提高。同時應從汽車社會的高度,科學統籌道路、機動車、燃油全產業鏈的減排工作。 近幾年,北京、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的汽車排放標準芝麻開花節節高,但是由于油品長期滯后,汽車開出北京、上海就要喝高硫的“粗糧”,整體給環境造成的負擔必然加重。這也反映出過去“車-油-路”的機動車污染防治思路應加速向“路-油-車”轉型。下一步,應優先從城市交通規劃布局、機動車保有量控制、燃油標準等入手來治理機動車的“霧霾貢獻”。 第五階段車用汽油國家標準公布,也從更高層面揭示出大型國有企業肩負的“綠色社會責任”。表面看成品油的硫含量、錳含量、蒸氣壓等只是細微產品技術標準,但從宏觀角度考量,2.5億輛機動車由于油品質量不高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是一筆觸目驚心的大賬。 在當前“治霾戰役”中,國內石油煉化企業應把“綠色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將百姓對清新空氣的民生需求放在首位,加速提升提供高品質清潔成品油的能力。 |
關鍵詞:治霾,油品,霧霾 |
責任編輯:王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