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聯手建一體化進程生態屏障
資料圖。 近日,《2015年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合作項目實施方案》近日通過專家評審。按照該方案,2015年,京冀兩地將合作建成10萬畝水源保護林,遠期規劃造林100萬畝,以保障首都用水安全,改善京冀生態環境。 過去“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將原本相鄰的區域割裂開,你搞你的,我搞我的,規劃不同,政策不同,資金扶持相差懸殊,造成區域之間發展水平的差距。有些工作可以分開來搞,但有些工作關系區域整體發展,沒有辦法,也不可能分開來搞,如人為硬要分開,就會成為發展的壁壘,阻礙發展進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就是如此。 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持,任何的發展規劃都是紙上談兵。在過去十幾年內的發展中,京津冀三地高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索取、甚至是破壞過分嚴重,生態危機已出現端倪,地下水污染、霧霾等惡劣天氣都顯示出生態環境超負荷,如果下大力氣治理,就談不上京津冀今后的發展。 在過去的發展中,京津冀三地并非沒有進行過生態環境的治理,三地都制定了自己的治理方案,效果欠佳的原因在于沒有協作,沒能形成合力,造成了治理層次的偏差。北京資金雄厚,在北京周邊地區,特別是水源地實施了大規模的保護措施,或是植樹涵水,或是退耕還林,當地農民都等到了政府高額的生態補償,讓農民在失去耕地、山林的同時也能享受到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在相鄰的河北,農民同樣為了保護生態,退耕還林、植樹造林,放棄工業的發展機會,得到的補償確是微乎其微,致使數百萬農民生活在貧困中。 京津冀一體化成了破解北京、河北農民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待遇不同的法寶。《2015年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合作項目實施方案》是在治理區域生態環境的總體規劃,打破了區域劃分的界線,同一片山林,同一片水域,本就應該整體規劃,整體保護,讓祖輩生活在保護區域中的人們同等享受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而不是僅僅一河之隔,補償款就相差幾倍之多。 京津冀一體化讓生于斯長于斯的人們看到了廣闊的發展前景,此次京冀兩地聯手種下10畝水源地保護林,將為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大的環境支撐,為協同發展構建新的生態屏障。(侯寶中) |
關鍵詞:水源保護林,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