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城“三集中一覆蓋”新模式提升教育質量
“我原來在塌山鄉中學上學,那時一個年級只有18個同學,學校不僅教學硬件跟不上,各科教師也配不齊,有的教師一個人教好幾科。”6月12日,筆者在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三中學見到了九年級五班學生張錄。 寬城是承德市最小的縣,全縣18個鄉鎮,205個行政村,總人口只有25.1萬人,具有自然村落多、人口總量小、居住分散的特點。“原來一個鄉鎮一所初中,一個村一所小學。”縣教育體育局局長王子文介紹,2006年之后,隨著人口增長低谷的到來,農村學校生源少、教育資源分散等問題愈發突出。與此同時,更多富裕起來的農村家庭學生迫切想進城就讀,給縣城學校帶來巨大壓力。據統計,當時縣城唯一一所初中的班容量達到70人以上,而有的鄉鎮中學整個學校卻不足100人,城鄉教育資源矛盾愈加明顯。 如何用縣里有限的財力,改變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局面?王子文表示,通過認真研究國家教育政策、充分走訪調研問卷,縣里確定了“高中向園區集中、初中向縣城集中、小學高年級向鄉鎮集中、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向自然村覆蓋”的“三集中一覆蓋”發展模式。 2012年9月,寬城投資5億多元的教育園區投入使用。“我們將原來的3所高中合并為一所,遷入園區。”王子文介紹,園區內還新建了一所職教中心、一所初中,配建了圖書科技館、體育館等場館。目前,園區內共有學生7000余人,教職工700余人。 “我們將全縣28所初中合并為4所,全部分布在縣城,實現了初中向縣城集中。”王子文說,在整合初中和高中的同時,他們將全縣18個鄉鎮學校劃分為寬城、峪耳崖、板城、湯道河四大學區,把原有的鄉鎮中學校舍改為寄宿制小學,實現了小學高年級向鄉鎮集中。近年來全縣新建改建農村標準化小學16所。 “三集中”讓農村學校的數量大大減少,而且通過集中投入使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學校規模的擴大還讓師資力量得以加強。”曾長期在鄉鎮中學執教的寬城三中校長馬俊軍表示,一個學校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只有一兩人,根本無法進行集體備課和教學研討,教學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而現在,他們學校有200多名教師,一個學科至少也有十幾個人,這樣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氛圍就增強了。“教師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成績自然也就上去了。” 為保證低齡兒童有學上和就近入學,寬城還把原有的村小學改建為教學點和幼兒園,實現了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向自然村覆蓋。據統計,全縣共改建教學點78個,農村獨立幼兒園31所,小學輻射幼兒園65所,基本滿足了幼兒就近入學的要求。 |
關鍵詞:承德,寬城,教育,教學硬件,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