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張家口站將成歷史 不再承擔客運業務
探訪百年站舍詹天佑親筆題詞 近日,記者來到張家口,記錄下這座百年老站退休前的樣貌。 從清末走來的張家口站,見證了抗日戰爭的悲壯、共和國的建立……歷經105年的時光漫游,車站內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張家口站地處張家口市中心,周邊高樓林立,不過站前廣場卻格外冷清。不見熙攘的人群,沒有趴活的司機,也沒有旅館攬客,只有一棵百年梓樹和80歲的青楊默默守望著老站。 停運將至,車站職工仍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崗。各種手寫公告工整示人,讓人感覺體貼和享受。見有候車乘客,值班員會一一詢問車次,擔心乘客買了南站的票,卻在張家口站傻等。 在張家口站,有百年歷史的雨棚和站舍得以保存。老的站舍建筑藏在新候車室南側,風格古樸如初。 在建筑的轉角上方,鑲嵌著古老的站牌,上書“張家口車站”五個正楷大字。多年在鐵路部門主持編史修志工作的寇興軍老師告訴記者,這是詹天佑先生的親筆題字。 現為辦公區的老站房,更像城市角落里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等待著命運的安排。 講述曾經滿是裝卸的貨物 垂暮之年的張家口火車站,寄托著老站職工的情感記憶。 88歲的趙舉富,老家山西天鎮縣,1953年來到張家口站做裝卸工,直至1980年退休。在老人記憶里,張家口盛產建筑用磚,車站裝卸任務重,每天就是上班、開會、睡覺……而59歲的馬智明,是張家口站的助理值班員,在車站整整工作了40年,當年的小馬已經變成了老馬。他不曾想到,老站竟趕在了他前面退休。馬智明和趙舉富的記憶很相似,張家口站的貨運最忙,滿眼的調車機,到處都是裝卸的貨物。 馬智明認為,在運力上,南站雖然取代了張家口站,但它的歷史地位卻無法取代。 90后車迷王嵬,從小在西直門站附近長大,這讓他對京張鐵路情有獨鐘。王嵬介紹說,西直門火車站是京張鐵路起點城市的一座大站,而終點的樣貌讓他無比的好奇與向往。從2008年至2013年間,他已經四赴張家口站,反復拍攝老站的房舍、站臺、雨棚、信號樓、鋼軌…… 王嵬告訴記者,聽說張家口站即將停運,當時的感受有點像2010年北京的豐臺站停運。他計劃趕在停運前再去看一看,順便買張車票留作紀念。
|
關鍵詞:張家口,歷史,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