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京張鐵路張家口站謝幕
【時評】向百年老站致敬 馬明明 提及張家口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張家口站。作為張家口的窗口———張家口站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日前,從相關部門獲悉,7月1日起,張家口站將停止辦理旅客上下車業務,這座建成于1909年的百年老站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車站作為現代文明的產物,在城市的發展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從車站的變遷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城市發展的脈動,車站就像城市的心跳,準確、生動、清晰。鐵路進入中國雖只有短短的百余年時間,但由于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在中國大地上的首批車站,大部分是由外國設計師設計的。而作為當時由中國人自主設計修建的京張鐵路終點站,張家口站的意義顯得更加突出,它的建成通車開啟了張家口走向現代化的大門。而與此同時,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經濟的發展,張家口站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被新型現代化車站代替。像張家口站這樣的百年老站已經漸行漸遠,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而對于這些歷盡滄桑的老站房,大部分城市都采取了撤除在原址上改建的方法,少有進行完整保護的,這就使得曾經在中國土地上比比皆是的老站現在日漸稀少,至于百年歷史以上的車站更是鳳毛麟角,只是存在于個別有心人的影像資料中。實物是最好的教材,也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向子孫講述歷史時,沒有活生生的實物佐證,他們還能相信嗎?筆者希望,未來有關部門可以科學的將張家口車站保護和珍藏,把張家口鐵路發展的“根”留住,作為一份禮物完整地流傳下去。 在百年老站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之際,請允許我們向她———致敬! 【聲音】 ★59歲的扳道工劉金泉 扳道機吱呀聲中,在張家口站干了34年的扳道工劉金泉給記者現場演示了他的工作。“這個扳道機可以改變鐵軌、改變火車的方向。很多新火車站都改自動扳道了,扳道工們可以在控制室內完成工作,張家口站還保留著握柄式道岔轉折器,這老物件也是一道風景了!今后,這里將作為車場,4416次和OY517次旅客列車的車體將繼續回北站上水、檢修、清洗,發揮著它的作用。” ★40歲的售票值班員趙俊華 “能夠在這段時間和這座百年老站一起完美謝幕,感覺到非常幸運。同時對即將‘退休’百年老站心有不舍。”趙俊華說。“為方便市民購票,張家口站還會保留售票業務,意味著有一部分售票員要到南站工作,我要做好離開售票員的思想工作,用心站好最后一班崗,服務好旅客,與張家口站一起為即將逝去的這段歷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特別關注】 張家口站大事記 ★1905年京張鐵路開工修筑。 ★1909年在南口車站舉行了京張鐵路全線通車典禮。張家口站隸屬京張鐵路車務總段、車務北段管轄。 ★1912年孫中山由張綏鐵路總工程司鄺孫謀陪同下視察詹天佑設計、修建的京張鐵路,到張家口車站。 ★1914年張家口站被指定為五路(京張、京奉、京漢、津浦、滬寧線)聯運站,辦理旅客、行李、包裹業務。 ★1915年張家口站開辦發售一、二、三等客票及運輸行李業務。 ★1949年張家口站開始恢復辦理營業。 ★1955年張家口—永定門間普通旅客列車215/216次開始運行(經由豐沙線,后為4415/4416次)。 ★1956年張家口南站開通使用,當時修建線路9條。 ★1984年張家口站新候車室正式使用。 ★1986年張家口站貨場安裝了制表微機,6月客運售票房安裝了售票結賬統計微機,是為制表、統計、結賬、計算電腦化之始。 ★1990年張家口至石家莊間(經豐沙線)開行343/344次旅客快車。 ★1995年張家口北站被列為第一批重點保護鐵路歷史遺跡。 ★1997年使用微機出售軟紙車票,結束手工售票歷史。 ★1998年北站微機售票與北京客票管理中心聯網開通,預訂和發票北京各站開往全國各地的各車次車票以及張家口至北京各車次的往返車票。 ★2003年完成張家口站自1909年通車至2000年12月底的《張家口站志》編輯,真實準確地記載了張家口站91年來情況和發展變化。 ★2004年市政府對北站廣場進行改造。 【新聞鏈接】 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誠,號達潮,廣東省南海縣人,是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1919年4月,詹天佑因病回漢口,4月24日病逝,終年五十九歲。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詹天佑與其妻譚菊珍原葬在北京海淀區萬泉莊,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北京鐵路局和中國鐵道學會于1982年5月20日將詹天佑及其夫人遷葬于京張鐵路青龍橋火車站站房右側。1987年附近又建成了詹天佑紀念館。圖片提供劉旭東武殿森記者馬明明王寧通訊員南東 |
關鍵詞:京張鐵路,1986年,站房,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