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落實垃圾分類 須建立完善的產業鏈
垃圾分類卡殼,別光拿居民觀念說事兒 5月26日,在省會神興小區,記者看到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分類垃圾桶依然在“堅守”崗位,但桶內各色垃圾混雜,與其垃圾分類試點的身份并不相符。 “我們小區剛成為試點時,居民分類扔垃圾的積極性是很高的,可好景不長,大家發現無論怎么辛苦分類,環衛工都混著收,這樣分著扔還有啥用?”神興小區管委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垃圾分類是城管部門主導的,居民們分類投放到位了,但該城管部門繼續監管的收集、運輸、處置環節卻掉了鏈子!” 神興小區南門西側的“垃圾分類轉運站”與其他垃圾轉運站比多了“分類”二字,但里面的景象卻印證了那位工作人員的話:這里與普通垃圾轉運站比別無二致。一個兩米見方的垃圾集裝箱嵌在地下,不時有環衛工人倒入收集的垃圾,未作任何分類。此外,記者調查發現,雖然石家莊、唐山、邯鄲、秦皇島等市的市內多數街道上,都設有分類垃圾桶,但果皮、食品袋、廢紙、吃剩的食物等都被市民隨手扔進垃圾桶,分類垃圾桶形同虛設。 明明有垃圾分類政策,卻連最初的分類投放都進行不下去,顯然不能光拿居民有沒有分類觀念說事兒。“如果不考慮政策的可操作性,分類的具體標準,垃圾分類各個環節需要哪些配套設施,垃圾分類永遠只能是一句空話。”河北環保聯合會副會長、河北經貿大學教授張忠民說。 |
關鍵詞:分類,分類清運,分類回收,垃圾產生量,垃圾中轉站 |
責任編輯:林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