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津龍公司探秘:規模發展高收益生態循環正當時
公司的大型沼氣項目。長城網 趙曉慧 攝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長城網 趙曉慧 攝
賈呂村村民賈連海接受記者采訪。長城網 趙曉慧 攝
在津龍公司打工的翟劉莊村村民翟紅每年增收兩萬元。長城網 趙曉慧 攝 循環農業經濟助力公司再發展 綠色農業、生態種植的理念能夠實施主要得益于公司強勢發展的養殖產業。 “作為一家從養殖業發展起來的企業,我們一直將其作為公司的重點板塊來打造。”公司董事長賈連海告訴記者,津龍將生豬養殖作為公司養殖業發展的核心內容,建立起現代化、高標準的豬舍,引入先進優良品種,不斷做大做強。目前,長期存欄生豬6萬頭,年出欄10萬頭。 在積極發展生豬養殖的同時,公司大力發展奶牛、肉牛、肉驢及家禽養殖,并已初步形成規模。隨著公司養殖規模的擴大,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污染問題也日漸凸顯。 “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一度給我們帶來了麻煩。”公司總經理賈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牲畜的增加帶來的是“糞污”,“大量的糞便沒法處理。為此,我們四處尋找解決的辦法。慶幸的是,我們找到了。”賈亮嘴里的解決辦法就是大型沼氣項目。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公司把大型沼氣工程作為循環經濟的核心環節,上連養殖業,下連種植業,實現了農牧結合的發展。養殖業生產的糞污進入到大型沼氣工程進行綜合處理利用,生產沼氣、沼液和沼渣。沼氣用于發電,生產的電能用于養殖、種植、飼料生產等各個用電環節。沼液進入到有機肥車間,加工成有機肥,一部分用于公司種植使用,一部分供應市場。沼渣則被放入到公司已經建成的肥水一體化系統,用于農田灌溉施肥。 “糞污的綜合利用既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實現了能源的再生利用,達到了污染的零排放,又促進了有機耕種的發展,提升了農產品品質,使養殖業和種植業形成了良性循環。”賈亮告訴記者,每年沼氣發電項目可提供10000多度電,相當于公司夏季用電量的50%。 正是通過這樣的循環產業鏈條,津龍公司將養殖、種植、飼料、沼氣、屠宰加工等產業緊密鏈接起來,使一個環節的產品或副產品被下一個環節利用,實現變廢為寶和產品的層層升值,經濟、生態及社會效益明顯。 產業發展讓公司獲得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同時帶動了一方百姓增收致富。面對未來,津龍公司提出了農業產業園和農村新社區“雙區”同建的目標,以公司所在的賈呂村為核心,規劃涉及了可容納3000人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住宅樓13.2萬平方米,配套建設衛生室、幼兒園、學校、休閑廣場以及社區綠化公園等公共服務設施,電、熱、氣等能源全部由公司提供。社區建成后,將真正實現城市公共服務和管理方式向農村延伸,讓農民過上比城里人更加舒服的生活。 |
關鍵詞:河北津龍公司,規模發展,生態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