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七旬老太癡迷組石 欲開“奇石博物館”
在省會石家莊,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3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愛上了搜集奇石,并將這些石頭組合起來拼揍成中華歷史典故,她就是大家親切稱為“中國玩石頭最棒的老太太”的耿桂云。今天的節目,我們將走進耿桂云和她的“奇石”故事。
本期嘉賓:“玩石老太”耿桂云。 長城網記者 張欣 攝 主持人:歡迎耿阿姨做客本期節目,您因為收集這些奇石,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中國玩石頭最棒的老太太”,您怎么看待大家給您的這個稱呼? 耿桂云:大家給我這么高的評價,我真的不敢當。但是既然大家給了我這樣的稱呼,我就要做到最棒,創作出更出色的作品奉獻和回饋大家。可以說,大家給我這份榮譽,我把它當成一個動力,一份責任。 主持人:我看到你家里桌上擺的,地下放的全是各式各樣的石頭,有沒有粗略地統計過,您現在收集的石頭大概有多少?組成歷史典故的組石大概有多少組呢? 耿桂云:我現在收集到的人物石、象形石大概得有兩三千塊吧。組成典故的組石大概有140多組。 主持人:據我了解,您是從幾年前開始收集石頭的,當時是什么事激發起了您收集這些“奇石”的愛好呢? 耿桂云:幾年前的一次機緣巧合,讓我和這些奇石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我聽說市區南邊成立了一個奇石文化廣場,那里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奇石,有的像人形,有的像動物,有的像水果,我覺得非常新奇,一看就喜歡上了。我以前就喜歡根雕,經常在去滹沱河撿朽樹根,后來喜歡上石頭以后,就一起撿一些比較漂亮的石頭回來。有的時候,也從市場淘一些奇石回來,組成組石。
耿桂云組石作品“桃園三結義”。 長城網記者 張欣 攝 主持人:您玩石跟別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您喜歡用創意將石頭拼湊起來反映一個歷史典故,并為每一組作品附上一首詩,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想法呢? 耿桂云:玩石頭時間長了,我就發現這些石頭很多都像咱們中國人,我覺得這是老天對咱們中國人獨到的賜予和厚愛。這些奇石都是億萬年以前形成的,都是海底火山爆發把這些石頭包住,重新熔化、凝結才形成了這些寶石,寶石成型后,經過海底的變遷升上來,在戈壁灘上,經過億萬年的風吹沙打,軟的被吹走了,硬的就留下了,這才形成了這些形態各異的奇石。看到它們,我就萌生了一個想法:要用這些石頭組咱們中國的史詩。 我從“開天辟地”開始組,接著是“伏羲創周易”、“神農嘗百草”、“大禹治水”……就這樣理過來,再把各個朝代里有名的帝王,像李世民、秦始皇、武則天的經典故事再現出來,還有各個朝代的文人聚會,比如竹林七賢、蘭亭詩會、揚州八怪等等。另外,四大名著的故事,我也組了不少,比如像“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林黛玉初進大觀園”等等。 總之,我想用這些奇石把咱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反映出來,用石頭版的史記,用淵源流長的清明上河圖,再現給國人、后人和全世界人民。
主持人:您不僅組石,還為它們配詩,能否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耿桂云:比如說“桃園三結義”,這一組我為它配詩這樣寫道:“三人結義在桃園攜手同盟共對天不能同生愿同死熱血鑄就忠義天。” “紹興會稽多雅士,蘭亭之下淌曲溪。文人墨客常聚會,沿溪散坐賦才思。羲之揮毫蘭亭序,行云流水嘆絕筆。”是我為“蘭亭詩會”配的詩。我為“天籟”配詩中這樣寫道:“九天之上集樂神,笙簫管笛動云根。琴弦又傳廣陵散,高山流水共知音。云漫春江花月夜,漁樵問答時提頓。二泉映月如流水,鶴唳鳳鳴合龍吟。此曲不止天上有,宇宙空間皆可聞。億兆光年無窮盡,從此天籟無絕音。” 而“刮骨療毒”中,這樣寫道:“偏襟危坐露臂膀神醫來探驚重傷刮骨療毒色不改忠義風骨美名揚。”說到配這組石頭,還有一些故事:有一次,我淘到一塊特別有氣勢的石頭,看著有些像關羽,但只是覺得身子有點偏,后來我就更加仔細觀察,發現這塊石頭露著胳膊,胳膊上有塊傷,而且露著拳頭,眼睛是紅的。既然露出胳膊了,衣服偏了也是理所當然的。后來就想再配個神醫華佗,華佗應該是塊白石,身子大小也應該跟關羽差不多,正在犯愁的時候,我翻到了一個朋友送來的幾塊白石。我邊看邊轉,突然就定格了,一個高額、深目短須的華佗就找出來了。我當時特別感動,這兩塊石頭是一天來的,簡直就是天意,于是很快就把它組上了。 主持人:我知道,您之所以用自己的創意賦予這些石頭文化內涵,這跟您年輕時候的知識積累是分不開的,據說早在您年輕時就非常熱愛文學和美術,是這樣嗎? 耿桂云:是的。我從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喜歡藝術。五歲的時候就在舅舅家的墻上臨摹小老虎,到小學寫作文的時候,我就用詩寫作文,我14歲就參加縣里的畫展,16歲開始寫短篇小說和散文,在天津參加文學短訓班。19歲那年,我參加了全國青年文學創作積極分子大會,還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我上了工科大學,后來一直從事冶金工業設計,沒有能從事跟藝術相關的職業,是我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直到前三年,我接觸到了石頭,才重拾了自己年輕時候的愛好,從此就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組石創作。 自由喜愛文學的耿桂云曾經受到過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長城網記者 張欣 翻拍 主持人:您現在對于組石似乎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能跟大家說說您每天都是怎樣跟這些奇石“打交道”的嗎? 耿桂云:我每天睡覺醒來第一個信號就是石頭。我每天就睡四五個鐘頭,其余時間不是在找石頭、制作石頭組件,就是在看書研究歷史典故,不斷充實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組石頭非常費心智,因為它不是繪畫,你想畫什么就畫什么。要在一個特定的環境里,把形態各異的石頭組成故事,確實非常費腦筋。我的每一件組石作品都是自己配的底座。有時候我出去鑿木頭,十幾錘子砸在手上,手腫得像面包一樣都不感覺疼。 可能有的人覺得這個老太太怎么能弄成這樣,他們不知道我的付出是常人的多少倍。他們也不知道我過去幾十年的文化積淀,詩書畫基礎幫了我的大忙。我現在70歲了,還在不斷學習,搜集資料。我的創意基本上是不落俗套的。 主持人:目前來說,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耿桂云: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這些組石放在網上,因為家里畢竟地方有限,擺不下這么多,我想在網上建里奇石博物館。如果放到網上,很多人就可以省去千里迢迢的奔波,他們可以直接在網上觀賞。有首歌是這樣唱的:“活出個樣來給自己看”,有時候我在家組石頭嘴里也哼唱著:“玩兒出個樣來給自己看”,以后,我還要“玩兒出個樣來給世界看。” 主持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像耿桂云這樣的民間文化傳播者不在少數,我們呼吁大家給予她們更多的關注,同時我們也期待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更廣泛地傳播。 |
關鍵詞:圖文訪談,組石,耿桂云,奇石,典故,石家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