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市朗口村書記雒永拴 傾情奉獻為鄉親
河北省辛集市南智邱鎮朗口村干凈筆直的街道 趙毅賢攝
依靠誰?依靠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依靠廣大基層黨員干部,依靠群眾,是我們工作戰無不勝的法寶。目前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大家普遍認為不好做。尤其是涉及到群眾利益的工作,更是千頭萬緒,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然而,雒永拴書記做到了。他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好了,而且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擁護和支持。
雒永拴跟筆者交談的時候,有一個口頭語:俺伙計們,指的是村兩委班子。這是他的左右手,是他的左右臂。工作中他時刻緊緊依靠這個團結有力的班子集體。 在全村87名黨員中,經黨支部研究,篩選確定45名有履職能力的黨員,因需設崗、因事設崗、以崗定責,逐人確定適合自己發揮作用、為村民搞好服務的工作崗位。共設立無職黨員服務崗8個:紅白理事會6人,片長9人,民調6人,技術傳授4人,宣傳教育4人,治安巡防6人,防滲管道維護8人,致富信息搜集播報2人。 村主任陳洪華自家門前有5棵大楊樹,長了20多年了,為了不影響路面拓寬,他帶頭把樹刨掉,帶動了其他村民該刨樹的刨樹、該鏟臺的鏟臺。婦聯主任宋茹欣的公公患有腦溢血、糖尿病,她忙完小家忙大家,負責的清運垃圾、整平地基、挖樹墩等工作樣樣不落空,還用自家照相機留存了大量修路一手資料,鄉親們都夸她“賽木蘭”。村會計程計國是個“好匣子”,對來之不易的修路資金精打細算,他提議修路分段承包,提議起出原來的甃磚用于路邊硬化,提議在由村集體自己育綠化樹苗等等,這些好建議被一一采納,真正做到了把有限資金全部用在刀刃上。 村支部號召黨員參加修路義務監督小組。全體黨員評議確定了程文法等8名老黨員和兩名后備干部負責修路監督工作。他們每天從早上6點半進場,到晚上8點多收工,一干就是十三、四個小時,中午在工地上跟村干部、施工隊一起吃盒飯,沒有一個喊苦喊累講報酬,一干就是一個多月。老黨員程文法年齡最大,負責看管水泥,難免會有這家想用幾兜、那家想用幾鏟,是個既能做好人也能得罪人的差事。程文法對集體的水泥把得比自家的還嚴,誰的面子也不給,硬是沒有一戶村民能從他手里沾上點便宜。老黨員宋小根72歲了,帶著一班人整平地基,監督各戶不得私自調整門前道路找平標準。有人說他“一根筋”,他倔梆梆地說:“你愿墊高他想就低,各打各的小九九,那還修路干什么!”有這樣一個“老倔頭”把關,每條街路不論涉及到哪一戶都嚴格執行了統一找平標準。后備干部劉計凱任村技術員28年了,為村里每戶村民都搞過梨果種植技術服務,在群眾中有很高威信。他協助書記搞全面協調,清柴草、刨樹、鋸臺、拆違章建筑等等,哪里有了難處他就沖到哪里去,克服一切困難把工作做好,贏得了黨員和群眾一致好評。 黨員干部干出了樣子,群眾毫不含糊緊緊跟上。清運柴草垃圾時,支部一聲令下,朗口全民動手,打了一場全員參與的人民戰爭。出動大小鏟車2輛,翻斗拖拉機6輛,村民出義務工3000多個,大街小巷的柴草、磚垛、糞堆等全部清光,妨礙修路的占道樹木全部刨掉,短短一周的時間清運各類垃圾1000多車。村民雒西華的3間老北屋是1966年邢臺地震前蓋的,占了一條南北街的半邊,好好一條街硬是有個“腸梗阻”。村干部動員他為了修路大局做點犧牲,他什么條件都沒提就答應了。自家新蓋的屋子還不能住人,就和老伴搬到了前鄰家借房住。村民宋軍強的宅子位于主街轉角口,向外展了70多平米,蓋著工棚搞車床加工,已經干了20多年了。村干部動員他拆除違占,他二話沒說,緊著租了個新地方,不到兩天就拆完搬完。像這樣的還有一處收梨站,一家磨坊,一個羊圈,全都積極配合村里拆掉,沒有引發一起矛盾糾紛。 目前,全村按9條街劃分為9個衛生區,分別設立了垃圾傾倒點,9名黨員片長負責監督各戶“門前三包”(包每周清掃一次,包沒有柴草垃圾,包門前綠化管護)。在村東集體沙荒地新挖一個5000立方的填埋坑,村集體出資購買了機動三輪,確定村民劉永民為垃圾清運員,負責每天將日產垃圾清運到填埋坑,集體為其每年支付工資5000元。成立專門的督導小組,由老黨員程文法和后備干部劉計凱負責,對清掃、清運情況匯總點評,并通過大喇叭向全村通報,以此激勵村民自覺養成衛生整潔的良好習慣,共同建設花園式美麗村莊。 雒永拴飽含深情地說:“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心里想著他們、真心為他們辦事,他們就會掏出心來擁護你、支持你。這次修路的實踐讓俺們牢牢記住了這樣一個理,那就是群眾路線這個法寶什么時候都不能丟。”
|
關鍵詞:辛集,雒永拴,群眾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