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縣老陳:花光積蓄又賣房 一人為村修十里長渠
“這是個小工程” 原來被淤得僅剩1米多深的河床,現在已挖深至5米。挖掘機繼續將護坡邊的余土上揚,這樣將修成整齊的河堤和坡面,許多人贊嘆:老陳的活干得真地道! 老陳計劃,護坡修好,在河堤上栽上樹,全栽垂柳,雖然價格貴一些,但成活率高,也好看,將成為羅莊子一景。 老陳已經把這個渠當成自己的“家業”做了。 老陳在工程現場每天盯著,已經一個多月了,在渠邊來來回回地走,工程的每個細節他都過問,意見專業而實用。 老陳眼里,“這是個小工程”,他的妻子也是中鐵退休工人,口氣和他一樣,對記者說:不就是修了趟“小溝”嘛!同樣的輕松。 可在當地的村民眼里,這是項天大的工程,上世紀七十年代大修水利時,曾人山人海、紅旗招展,此河渠的開掘是一代人難以忘記的壯舉。但后來,由于年久失修,快淤積平了,村集體沒有收入,只能眼見渠邊的兩季田變成一季田。 老陳夫婦的輕松是有底氣的,老陳在中鐵工作時,是有名的打硬仗的模范,他曾多次立遺囑帶隊上工地。最有名的一次是他立軍令狀帶突擊隊修滬蓉西高速支井河大橋,地址在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谷深山險,絕壁如削,大橋飛架400多米深的懸崖間,被稱為“天下第一難橋”,當年許多媒體都報道了。講起當年修橋的艱險經歷,今天陳兆森仍忍不住淚灑前襟。“我帶五個工人,就可以在黃河上修一座橋,修村北的危橋,我帶一個工人,就可以完成。”老陳豪邁地說,干了一輩子大工程,干這點活兒像“培溝蔥”。 妻子不擔心修渠的難度,就是擔心他的身體,他的心臟搭過橋,還有嚴重的糖尿病。但他說“季節不等人,不能先看病,病可以慢慢治,但修渠工程一下雨就干不成了”。 對自己的病,鄉親們很擔心,但老陳看得很輕松,他笑談:等咱們近3000畝地都變成水澆糧田時我的病就不治自愈了。 雖然是個小工程,但施工中老陳非常謹慎,特別是渠邊有麥田的,被挖掘機壓了麥苗的,都用手將土扒拉開,他說:“不是咱為大家做好事,就可以不管不顧,給大家添麻煩。” “身后留一片樹也不留錢” 老陳動工,一時引得議論紛紛。 開始,有許多村民不解猜疑,“你是不是挖渠養魚啊?” 老陳笑:“養魚哪輩子能掙回幾十萬來?” 還有朋友找到家:“你把這錢給大家分分多好!” 老陳笑答:“我怎么分?給你多了,給他少了,分錢能分出毛病來!” 但大多數村民都挑大指:“陳二哥功德無量!” 村黨支部書記陳兆林告訴記者,村里的集體經濟薄弱,這些年看到好好的地不能種大伙空著急,卻沒有辦法。聽說了弟弟要自掏腰包的想法后,自己在震驚和感動之余,立馬組織了班子成員,日夜守在工地上,跟著弟弟照料。 老陳做出這樣的舉動,許多熟悉他的人一點也不奇怪,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小就仗義疏財,愛幫助人。當兵、修路、架橋,工作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 多年前,銀川一名特困學子考上了武漢大學,母親有病、父親打工,湊不齊學費,中鐵十三局正好在銀川有工程,孩子的父親想到國企尋求幫助,老陳當時出差在湖北,他的工友、當兵時的老連長說,我們幫不了你,我們這里有個陳兆森愛幫助人,也許能幫你。 這個家長電話打過去,老陳問清原委,將身上帶的5000元,找了個郵局打過去,只給自己留下一百多元。后來這孩子大學畢業,發展得很好。他父親聽說,鐵十三局西北公司又來銀川,陳兆森還當了書記,找上門來還錢,老陳不收,說當時就沒有這個想法,后來老陳的兒子結婚,這個家長不知從什么地方得了消息,悄悄來到婚禮現場,寫了5500元的份子,5000元還賬,500元禮金。 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在外施工、回鄉探親,遇到有上大學沒有學費,或者日子過不去的,老陳慷慨解囊。村里小學缺圖書,他郵購了上萬元的圖書,村里的老年活動室,因為沒有錢吊不上頂子,老人們冷,他發現的第二天就把工程完成。老陳是個大孝子,他就怕老人們受委屈。 妻子將老陳這些年用于公益事業的錢粗粗估計,大概將近百萬元。 “我不去找著做好事,找著做誰也做不過來,就管遇上的”,他說,他干這些事,心里高興,難得的是妻子支持,從不抱怨,而且同樣地熱心,電腦上學了廣場舞,就教鄉親們跳,于是老陳計劃給村里再修一個燈光廣場,也是對妻子的報答。兒子很有出息,結婚、在外買房都不用父母的錢,而且還要支持他。 老陳說,做這些事情是受父親影響,當年過窮日子時,鄉親們來借糧、借款,家里沒有或者湊不夠,就打發他們兄弟們出去借,也得幫人家渡過難關。現在老陳每月只拿一千多元內退工資,妻子的退休工資也只有一千多元,他說,這些工資我暫時不動,得留著生活,我的境界也沒有高到那個程度,首先保證自己吃上飯。其他的,一分不留,村里要干的事情很多,如果有錢,外縣連著的水渠我也想給修了,村北的危橋也想修。“我想好了,這輩子攢的錢都這么花出去,一分不留,身后栽一片樹,也比留錢強。”
|
關鍵詞:善行河北,修渠,花光積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