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爭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河北先行軍
長城網廊坊3月6日電(趙文強 孫亞安 楊慶彬)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新機遇,地處京津冀核心地帶的廊坊市,迅速行動。3月6日上午,在“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新聞媒體廊坊采訪行通氣會”上,廊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辛紹杰介紹了廊坊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條件、思路舉措和努力方向。 明確發展思路 強化協同發展共識 辛紹杰介紹說,廊坊市在發展定位上,堅持綠色發展、高端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在建設重點上,打造良好生態、實體經濟、文化體驗、幸福宜居的戰略高地,形成平原森林城市、環保產業城市、文化體驗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四大城市名片;在區域布局上,抓好北部三縣統籌發展,中南部空港新區建設,深入論證南部建設廊南森林濕地生態走廊和新型制造業基地“三個發展引擎”;在發展支撐上,推進在園區建設、項目建設、民營經濟和創新體制機制上求突破。 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市將進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把廣大干部群眾思想統一到京津冀協同發展上來。 優化發展布局 做好北京功能項目承接 辛紹杰介紹說,廊坊市在產業發展上著力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圍繞環保型高端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等實體經濟,少上一般性的傳統工業,堅決不上落后的污染產業,努力實現以極小的土地空間獲取最大的產業發展;在風格特色上突出文化元素,既與京津大都市有顯著的差異,同時又與京津文化相協調,體現城郊特色和田園風光;在規劃建設中,著重處理好城市建設現代化與保持文化延續的關系,努力做到高品位、有特色。在開發推進上突出相融共生,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主動把各種規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對標,與京津相關規劃對接,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積極推進。 目前,廊坊市正在加大對接首都科技、教育、醫療、會展等功能性資源向外疏解的引進力度,在承接功能轉移上加快謀劃、加快接洽、加快推進,積極推進北京優質醫療資源落地燕郊、國家農展館和北京重點批發市場落戶永清。在承接高端項目上,堅持北京不要的低端產業,廊坊也不能要。著力將北京的央企外企和民企總部作為招商重點,密切關注這些高端客戶的外遷動向。針對北京準備向外轉移的1000多家企業,加強同北京市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拿到企業清單,精心篩選目標,確定重點接洽對象,一家企業一家企業地實施攻關,避免低質低效項目進入。 突出工作重點 抓好北三縣統籌發展和臨空經濟區建設 辛紹杰介紹說,廊坊市把北三縣統籌發展和依托首都新機場建設臨空經濟區作為近期發展兩個引爆點。北三縣為京津所環抱,是河北的一塊飛地,有著良好的自身發展條件和與京津深厚的合作基礎。廊坊正將此集中打造協同發展示范區,突出綠色生態、高端集約、功能共構導向,努力建成區域協同發展、聯動發展的示范區,在京津走廊上建設空間開闊舒朗、生態環境優美、功能共構互融、交通互聯互通、產業高端集約的高品質明星“衛星城”,使其比周邊地區生態環境更好、商務成本更低、生活品質更優,成為鑲嵌在京津之間的一顆璀璨的“綠寶石”。同時,以首都新機場建設為抓手,以臨空經濟區建設來完善和優化廊坊城市和產業布局,努力創新體制機制,將新機場建設帶動廊坊高端發展、綠色崛起的積極作用發揮到極致。 改善生態環境 打造北京生態環境的涵養地 辛紹杰介紹說,廊坊與北京有近200公里的邊界線和幾百平方公里的交界區,綠色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也是追求的最高境界。廊坊推出加大力度改善生態環境的“綠色加減法”。“加法”就是加大力度推進生態建設,增大環境容量,增強環境承載能力。今明兩年,計劃在全市完成新造林100萬畝,林木覆蓋率從現有的25.5%提升到33%以上。把廊坊南部文安洼和霸州、大城部分地區的100多萬畝林業、濕地資源與白洋淀連片打造,借用引黃之水,加大雨洪資源利用,以森林、濕地為主體,打造大約20公里寬的生態濕地走廊。“減法”就是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實現減量化發展,以綠色產業強化綠色支撐,以生態工程構建綠色屏障。 近一個時期,廊坊市圍繞改善空氣質量,鐵腕治理大氣污染,全面打響燃煤、揚塵、尾氣、煙氣和工業污染五大治理攻堅戰。全市拆除燃煤鍋爐437臺、脫硫除塵改造102臺,鋼鐵企業全部實現脫硫除塵改造和在線監測。全市淘汰黃標車6.3萬輛,關停取締拆除重污染企業367家,壓減煉鐵88萬噸、平板玻璃70萬標準重量箱,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努力使天藍起來、水清起來、地綠起來,努力建設華北平原地區最大的生態走廊,形成京冀之間新的巨大生態屏障。 針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廊坊市委書記王曉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河北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對地處河北對接京津最前沿的廊坊來說,更是一個最大、最現實、最不能錯失的歷史性機遇。廊坊具有成為河北打造環京津新增長極戰略突破口的極好條件,要力爭把自身優勢放到最大,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爭做先行軍。 |
關鍵詞:廊坊,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