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學院近百名畢業生:扎根邊疆教書育人
歲月的堅守 西藏南木林縣,藏語意為“勝利”,地處日喀則地區東北部,平均海拔4400米。2002年,保定學院10名畢業生來到西藏南木林縣時,整個縣城也就百十來戶。沒有宿舍,他們就住在學校河對岸一個廢棄的車隊院里,兩個人擠在五六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內。 2002屆畢業生、南木林縣一中數學教師徐建旺見證并參與了縣一中和整個南木林縣的發展。他回憶說,當時大家一起去河里打水做飯,一起走過有500年歷史的鐵索橋去學校上課,一起去藏族老師家做客;沒有電視,每天晚上就聚在一起聽收音機,交流新學會的藏語,買到一本好書大家輪流看一遍。 至今,在日喀則地區任教的保定學院畢業生達12人。“在且末,別說是工作,就是生活下去也是一種奉獻!”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原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對且末人民的評價。在歲月的堅守中,來自保定學院的畢業生們,遙想著父母一天天變老,自己卻在萬里之外無法盡孝。每個人談起心中的痛楚,都是對親人的牽掛、虧欠和內疚。 2013年,保定學院2000屆畢業生,現任且末中學教師侯朝茹的父親被診斷為雙側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最好的辦法是做人工骨關節置換手術,但父親以手術風險大為由斷然拒絕,侯朝茹知道,父親是不愿讓20萬元手術費用拖累子女。“拿著手機我就一個人默默流淚,多想每天幫父親煎煎藥,幫母親做頓飯。”在給同學的通信中侯朝茹如此袒露心扉。 在奉獻和堅守中,他們也收獲著自己的愛情。荀軼娜來到且末,不習慣吃米飯,作為學長的朱英豪非常照顧她。一次聚會,看著皺眉吃飯的荀軼娜,朱英豪跑了好幾條街為她買來兩個饅頭。荀軼娜說,那兩個饅頭她是“含著淚吃的”,離家萬里的女孩,感到了親情的溫暖。“從那以后,我們成為彼此的支撐。昆侖山守候著我們的愛情,車爾臣河默默為我們祝福。”中文專業的朱英豪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著他們的幸福生活。 新疆巴州教育局前副局長克尤木·買買提曾這樣表達對保定學院的敬意:“從2000年到2013年,保定學院陸續為巴州輸送了65名畢業生,他們不是普通的志愿者、援疆人員,而是全部在這里扎了根。這些老師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更帶來了一種無私奉獻的高尚境界,為巴州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 師者的力量 保定學院畢業生們的愛心同樣溫暖著藏族學生。在西藏南木林縣一中任教的岳剛對藏族學生格桑央吉格外關心。初三那年剛開學,格桑央吉沒有來上課。岳剛通過家訪了解到,家長看到格桑的成績一般,不想供她上高中了。看著孩子渴望求學的眼神,岳剛苦口婆心做通了家長的工作。接下來的大半年,岳剛在自己宿舍里設了一張課桌,每天晚自習后為格桑和另一名同學補課1小時。2005年7月,格桑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日喀則第一高級中學。 司會平2003年到日喀則第一高級中學教書,至今已帶了3屆畢業生,2010年、2013年高考升學率達到了98%、100%,獲得了日喀則地區“教學能手”“漢語教學帶頭人”“國家級骨干教師”等榮譽。她用學校給的獎勵設立了“格桑花助學金”,資助班里家境困難、學習努力的孩子。她說:“希望自己種下的格桑花種子,在青藏高原開出更多嬌艷的花朵,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隆冬的保定學院,修剪整齊的冬青依舊蔥蘢,清冽的空氣中,一群群背著書包的青年學生步履匆匆。 打開學院的貼吧,在校生們紛紛留言表達敬意和志向:“當年的條件那么艱苦,師哥師姐們都沒有退縮的念頭!”“趁青春,去拼搏。”“我們也想去西部!”“學長,我們崇拜你們!” “師兄師姐,我們與你相約昆侖山!相約雅魯藏布江!” |
關鍵詞:保定學院,支教,扎根邊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