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沙漠出彩 不拼爹也能圓夢
2000年8月,侯朝茹、龐勝利等15名保定學院2000屆畢業生來到這里執教。除1人因特殊原因返回內地外,其他14人在且末一干就是14年,且全部堅守教育一線。截至目前,保定學院共有97名畢業生在新疆、西藏、貴州、重慶、四川等地基層工作。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回信,對他們的奉獻充分肯定,勉勵青年人向他們學習,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5月5日《中國青年報》)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從庫爾勒到且末的沙漠公路邊的這幅巨幅標語,像一位時間老人一樣,不知見證了多少來這里建功立業者的得意與悵惘,它也見證了保定學院數十名優秀畢業生群體人生的精彩,他們像紅柳像格桑花一樣深深扎根在了西部,在這里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傳奇,每個人的青春都舞出了精彩。 去西部支教,在很多人看來是自討苦吃,甚至是走上了一段彎路。在一個“一場沙塵暴就能‘刮’走幾位教師”,在一個“別說是工作,就是生活下去也是一種奉獻”的地方,沒有優厚的薪水,沒有舒適的工作條件,更談不上有什么發展空間,是什么力量支撐他們留下來并把青春交給這里?是一個樸實而簡單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支援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讓更多荒漠里的孩子也能走出沙漠。 夢,誰都會做,夢想,誰都有,尤其是大學畢業生。有的人死磕“北上廣”,有的靠拼爹端上金飯碗銀飯碗,有的死也要死在編制里……夢想有高有低有遠有近,有的靠吃苦堅持圓夢,有的靠拼爹圓夢,拼爹的確能讓夢想實現,但這樣的夢想顯然不會被民眾認同,更不會出彩。個人夢能否與群體夢、與整個國家的夢想結合在一起,則是判斷夢想高低的標準。 不能不說,現在有的大學生的夢想過于理想化,不接地氣,找工作只上“北上廣”,目光只瞄準“高大全”企業,寧可在虛無的幻境中掙扎、彷徨、蹉跎人生,也不愿到艱苦的地方默默奉獻,有的甚至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走上自殺的道路,前不久中山大學歷史系研究生蔡潔挺就因找不到理想工作,而用自縊的方式選擇了“離開”。 中國夢是由無數個體和不同群體的夢想組成的,當保定學院近百個畢業生個體把自己的夢與整個群體的夢,與中國夢契合的時候,他們夢想的實現自然就有了時代的支撐、民眾的認同、國家的褒獎,青春之花綻放才會有無限廣闊的空間,他們不靠拼爹也能圓自己的夢。(直隸巴人) |
關鍵詞: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