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學院畢業生 青春無處不開花
●汪金友 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事讓你感動,總會有一些人讓你崇敬。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就是這樣一些人。他們用自己的青春之花,裝點了西部的風景,創造了燦爛的人生。 自2000年以來,河北保定學院先后有近百名畢業生,選擇到新疆、西藏、四川等地任教。這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一生的選擇,不是短期的鍍金,而是長期的堅守。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已經在那里成婚安家,扎根開花。他們的到來,給那里的教育帶來了生機,給那里的孩子帶來了希望。他們的堅守和奉獻,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有的被評為“優秀班主任”、有的被評為“三八紅旗手”,還有的榮獲“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 保定學院中文系畢業生趙艷菊,已經在新疆且末縣任教11年。聽她介紹,保定學院前后有24名畢業生來到這里支教,并一直奮斗在教育第一線。每年春節,沒有返鄉的老同學們,都會聚到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他們說:“到哪都是家,彼此是親人。”他們說:“為青春豪情,為這片熱土,為精彩人生,我們干杯!” 看到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的事跡,筆者由衷地產生一種自豪感。因為筆者也是河北人,這些奔赴西部扎根邊疆的支教大學畢業生,為保定學院添彩,也為整個河北增光。河北是一個經濟大省,也是一個文化大省。近些年來,每年高考,都有幾十萬人進入大學校門。畢業以后,他們分赴全國各地,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到西部支教,則是他們中的勇敢者和佼佼者。這些有志青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河北對西部的人才支援和文化支援。 但也有一個不得不想的問題,假如我現在是一個大學畢業生,我會去西部嗎?假如我的孩子大學畢業,我會同意他去西部嗎?可能,我不愿意去,也不會同意自己的孩子去。因為那里太遙遠了,太艱苦了。哪怕收入低一點,房子貴一點,道路擠一點,我還是愿意留在大城市。因為這里不僅生活方便,而且機會更多一點,空間更大一點。 而如果大家都這樣想,誰去西部呢?保定學院支教群體的無私和高尚,也就在這一點。他們也是品學兼優的學子,也是父母疼愛的孩子,也有留在城市的機會,但聽到國家支援西部大開發的召喚以后,他們調整了人生的方向,放棄了舒適的環境,打起背包,告別家鄉,毅然決然地奔赴邊疆,奔赴基層,奔赴艱苦,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我們應該感謝這些支教的學子,也應該感謝他們的父母。保定有這樣一對夫妻,10年前,他們把女兒送到了新疆且末縣支教;5年前,他們又把大學畢業的兒子送到這里。為了解除兒女的后顧之憂,兩年前,夫妻倆也遷入到新疆且末縣定居。一家河北人,變成了一家新疆人。 生命能不能綻放,青春能不能開花,往往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崗位的選擇,二是奮斗的方式。自己想去的地方,不一定需要自己;需要自己的地方,自己不一定想去。而只有把需要自己的地方,變成自己想去的地方,才能大展宏圖,有所作為。每個人都在奮斗,但奮斗的環境、方式和效果卻截然不同。相對而言,越是艱難困苦和無私無畏的奮斗,越容易磨礪自己的意志,爆發自己的創造力,感染他人并推動社會。 李大釗說:“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保定學院的支教者們,以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贏得了幸福和尊重。 |
關鍵詞: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