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打造交通一體化體系
減少機動車排放、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優化車輛結構,這些都是改善大氣的重要方面。為推進京津冀區域交通協同發展,北京市到2020年規劃建設京津冀“一環六放射二航五港”交通一體化體系。北京市交通委規劃設計處副處長安志強表示,北京市交通部門和河北省交通廳以及河北省發改委,還有天津市路政、運輸等部門,從項目具體規劃的銜接到整體的頂層設計,都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商討。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正在結合三省市的要求編制規劃。“大的計劃還將結合京津冀三地產業布局和城市布局,進行相關調整和完善。” 京津冀路網監測未來將常態化 “地面公交1415.99萬人次,軌道交通1008.40萬人次,公共自行車37750次”,4月1日下午,記者在北京市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看到了3月31日全天公共交通運行的情況。 北京市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副主任陳智宏表示,北京市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運用了TOCC系統,主要是將交通各個領域的相關情況集合在一起進行動態監測,通過數據分析實現預警,在重要節假日和應急情況時為業務處室提供技術上的支持。目前TOCC主要是顯示北京市的高速路網情況,只是在一些重要的節假日看到京津冀相鄰路段的情況。未來在TOCC的大屏幕上將有可能看到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高速路網情況。隨著京津冀的路網聯系越來越密切,北京正在和河北、天津的交通部門進行協商,希望能夠實現路網監測的常態化,互通有無,擴展到整個路網,擴展到常態化三地路網監測,尤其是霧霾天氣時對路網的監測。一旦三地監測信息共享實現,也會對外發布這些信息為人們的出行提供指導。 北京公交出行比例明年力爭達到五成 在三地聯動之外,北京為改善大氣環境已經在交通方面實施了多項舉措。“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占比穩步上升,2014年目標是48%,2015年希望達到50%。”陳智宏說,目前北京市軌道乘客出行分擔率在不斷提高,地面公交基本持平,小汽車每周限行一天,處于緩慢分擔率增長階段,步行和自行車呈降低狀態。 “目前,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465公里,軌道交通運營網絡初步形成。”據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方平介紹,北京市軌道日均客運能力達到846萬人次,與去年同比增長30.5%。“軌道交通占整個公共交通客運比重達到40%。” 2014年,確保6號線二期、7號線、14號線東段(金臺路—善各莊)、15號線一期西段(清華東路—望京西)等新線按時開通運營,形成527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日均客運量達到1000萬人次。實施1號線、5號線、10號線等骨干線路運力提升改造,推進宣武門站、國貿站等增建換乘通道工程。“屆時,北京市軌道網運營里程將達到527公里,日均客運能力將達到1000萬人次。”方平說。 地面公交多樣化服務提升公交出行比例 “2013年,繼續優化公交線網,共優化調整線路99條,方便了190個小區居民的出行,解決了81公里有路無車問題。”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方平說,2013年,北京市探索定制公交個性化服務,開通92條定制公交商務班車和微循環公交線路,按需而設、量體裁衣,運送8萬人次,乘客中有近6成是自駕車主,有效減少了進城小客車數量。微循環公交線路首次使用8米長公交車投入運營,便于在老舊小區、狹窄路段通行,方便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實現了78條公交線路到站距離、到站時間、公交換乘、公交提示查詢等服務,更新老舊公交車3000輛。“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從44%增至46%,北京步入公共交通主導城市交通的時代。” 據方平介紹,2014年將完善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統,建設京開高速和西南三環快速通勤走廊,推進京藏高速、四環路施劃公交專用道工作。繼續實施線網優化,明確區分公交快線、市區普線、微循環線、市郊連接線、郊區線、定制公交線等六大類地面公交線路,逐步實施線網調整,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優化調整普通公交線路,重點發展微循環公交線路,大幅新開定制公交線路,進一步延伸和聯網公交專用道,提高便捷性和通達性以增強吸引力。 此外,還將繼續加強公租自行車的建設,方便市民騎行,2014年將投入1.5萬輛公租自行車,全市總規模將達到4萬輛。 |
關鍵詞:交通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 |